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从某省属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连峰(化名),却来到武汉铁路桥梁技校“回炉”读起了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
读了上述一则新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慨叹!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因为一句“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就否定大学教育,但也不免引起我们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思考。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回炉”读技校已非一种新现象。但以此证明"回炉"的正确性确实新鲜。据报道早在2000年,贵州等一些省份曾在技校新生大军中发现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似乎目前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大学生回炉技校已由个别发展成为群体。我感觉这种现象似乎是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一种挑战,一种警示。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化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日益严重,加之部分高校过于强调与市场接轨,什么专业火就开什么专业,而忽视教育规律与其本身的优势专业。时常教育内容滞后于实践,当毕业生如潮水般涌向市场时,市场早已无法承受,部分不"回炉"还能如何。
其次,这是对技能型人才价值的推崇,传统观点认为读大学就等于已经踏上成功之路。然而忽略了成功的诸多因素,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对技能型工作的歧视。长期以来大学形成了一种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对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单一型理论性人才急切需要向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转变,现实的倒逼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思考。
同时这也是对高等教育的反问,亦可以说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逼迫高等教育做出理念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教育与市场无法正常接轨而导致大学生“回炉”。出现了所谓的"大学白读了"的现象。
大学时期是学生深化思想,价值取向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无疑这一时期的教育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利用大学这个很好的平台积极塑造个性的自我……
愿教育--这项育人事业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