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

(2012-05-16 12:21:22)
标签:

学说话

认识妈妈

掉下床

识字卡片

打电话

分类: 壮壮成长日记1-2岁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学说话

    壮壮在慢慢独立行走的同时,也开始学说话了,记得早在他只有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叫“爸爸”,当时我们都好激动,以为壮壮就会说话了,没想到后来壮壮不说了,估计也是听到奶奶说的“早说话的孩子,比较辛苦”,我们可是立志要做“听奶奶话的好孩子”的。

 

  现在,你问他问题,他会用一个字回答(上周)

  壮壮最近又在长牙,一起长了3颗,比较难受经常咬衣服,妈妈问“壮壮,你想吃磨牙棒吗?”

  壮壮回答:“棒”。这表示同意

 

  妈妈:“咱们吃桃子,好吗?”姥姥给壮壮买的。

  壮壮:“吧”这表示同意,因为我们还不会发“桃”的音。

  等妈妈洗好,剥了皮递到壮壮嘴边的时候,壮壮摇着小脑袋,嘴里说着“NoNoNo”。瞧,我们偶尔还能说两句英文。

 

  妈妈比较喜欢看壮壮不同意的表示,摇着小脑袋摆动着小手,嘴里发出拐弯的“嗯~~”的音。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认识妈妈

  记得壮壮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对着结婚照告诉他,这是爸爸和妈妈,爸爸叫小涛涛、妈妈叫小园园、你是大壮壮,壮壮听了笑嘻嘻的。

  (5月15日)壮壮翻出了妈妈结婚前的照片,阿姨告诉他“这是妈妈”。后来,爸爸出现了,阿姨把照片混放在一起,对壮壮说:“找找妈妈的照片拿给爸爸看。”壮壮一下就找出了妈妈的照片并递给爸爸了。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壮壮掉下床了

  我对5月16日凌晨一点的记忆是:我坐在床上,被子掀开在我的左方,听见壮壮的哭声,床上没有,低头一看他正躺在床尾处的地上。赶紧跳下床抱起儿子,壮壮马上就不哭了,放在枕头上,壮壮不停的翻身。

  一直担心半夜我下床冲牛奶,存在安全隐患,没想到我在床上儿子也掉地上了。仔细想想,可能是我的脚和墙壁之间有空隙,壮壮睡觉中途会坐起来看看四周的情况,再朝他选好的方向一扑,也许就是这一扑一翻就掉到了床下。平时只是用我盖的被子、枕头挡一挡就下床冲牛奶,当然我会先观察在壮壮不太折腾的情况下去冲牛奶,且在冲牛奶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观察壮壮有没有翻身。

  这次我特意又找来被子、枕头和椅子,把唯一一面没有遮挡的床边堵得严严实实,既然不能防患于未然,至少相同的问题不能出现第二次啊,不然对不住宝贝儿子啊。

  早上八点多,给家里打电话:“儿子好吗?”

  爸爸接的:“挺好的。”有点纳闷

  妈妈:“凌晨一点儿子掉地上了。”

  爸爸:“掉地上了。”听语气不太相信。

  妈妈:“是啊,观察观察,没情况最好。”

  后来,没接到家里的电话,看来一切都好。

  晚上,爸爸说椅子太轻了是档不住壮壮的,姑妈知道后也提醒经常从高处摔下来不好,妈妈又在椅子上加放了滚动后能发出声音的玩具球,这样只要儿子一滚到床边碰到椅子就会发出声音。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认识卡片

  妈妈很早就给壮壮买了两盒识字卡片(同时有字和图),后来爸爸又买了十盒,遭到了奶奶的批评。

  最近我们在教壮壮认卡片,首先壮壮能按照大人的指令找出一些卡片了,像:小狗、小猫、汽车、西瓜等。其次,当拿着一张卡片对壮壮说出上面的物品时,壮壮也能相应的找出现实中的物品,如:上衣、裤子、鞋、袜、嘴、耳朵等等,壮壮可以指出自己和妈妈身上相应的衣物或五官(5月16日)。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接电话

  电话铃一响,壮壮就竖起耳朵,不愧就姓兔子的。然后就奔向电话,看见有人接了电话,壮壮就把左手放在耳朵上,像在接电话。如果把电话放在壮壮耳朵上,壮壮听一会儿后就会拿下来用右手拔号。

  越来越感叹小家伙的模仿能力,榜样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啦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

 

    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摔跤还是跳舞

  5月16日晚上,妈妈唱起了“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啊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壮壮牵着阿姨的两只手,俩人面对面的扭上了,像在摔跤,又像在跳两步。

  妈妈单位组织学吹葫芦丝,妈妈本不是有音乐细胞的人,正犹豫要不要报名呢第一次从床上掉下来但考虑壮壮似乎对音乐有点兴趣,回家一说,没想到爸爸和阿姨都很支持。

  行,为了儿子--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