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893年突尼斯港开航银章(L.Botte作品)

分类: 法国章牌 |

径68mm,重151克,银质(成色950‰)。法国章牌家路易·博泰(Louis Bottée,1852-1941)作品,巴黎造币厂发行。

背面:突尼斯市的女性化身端坐在中央,右手持刻有突尼斯国徽的船舵,左手持橄榄枝和刻有法兰西共和国名称缩写字母“R·F”及最高权力象征古罗马笞棒的尖盾。背景中上方是以西迪·麦赫莱兹(Sidi
Mehrez)穹顶和宰图纳(Zitouna)清真寺为地标的突尼斯城景观,下方是新建的突尼斯运河贯穿突尼斯湖将突尼斯港与拉古莱特(La
Goulette)外港相连接。刊法文“突尼斯市(VILLE DE
TUNIS)”,“1893年5月28日,在突尼斯贝伊S·A·阿里帕夏,法国司法部长盖兰先生,公共教育及美术文化部长庞加莱先生,法兰西共和国总督夏尔·鲁维耶先生的见证下,公共工程局总监米肖先生,海事工程师里萨尔先生,承包商巴蒂尼奥勒建筑公司代表富凯先生,工程师罗德里尔先生宣布突尼斯港开放通航(LE
28 MAI 1893 / EN PRÉSENCE / DE S.A. ALI PACHA / BEY DE TUNIS/ DE MR
GUÉRIN / GARDE DES SCEAUX DE FRANCE / DE MR POINCARÉ/ MINISTRE DE
L’INSTON PUBLIQUE ET DES BEAUX-ARTS / MR CHARLES ROUVIER / RÉSIDENT
GÉNÉRAL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 A DECLARÉ / LE PORT DE TUNIS /
OUVERT A LA NAVIGATION / MR MICHAUD ÉTANT / DR GAL DES TRAVAUX
PUBLICS / MR RÉSAL INGÉNIEUR DU SERVICE MARITIME / MR FOUQUET ADR
DÉLÉGUÉ DE LA SOCIÉTÉ DE CONSTON DES BATIGNOLLES ENTREPRENEUR / MR
ROÉDERER INGÉNIEUR)”。作者签名“L. BOTTÉE”。
边铭:刊材质
“银(ARGENT,表示成色950‰)”及巴黎造币厂厂铭丰饶角(1880年开始使用该厂铭至今)。
突尼斯于1534年被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的军队占领,1535年又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军队夺取,直到1574年,突尼斯正式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但奥斯曼帝国在突尼斯的统治并不稳固,包括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在内的突尼斯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的独立运动从未间断。1705年,突尼斯贝伊(Bey,奥斯曼帝国地方长官的称谓,或译“贝格”、“巴依”、“伯克”,突厥语“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之意)侯赛因·本·阿里·图尔基(Husayn
bin Ali
al-Turki,1669-1740)推翻了奥斯曼帝国派驻突尼斯的最高官员德伊,建立起侯赛因王朝,其统治下的突尼斯被后世称为“突尼斯贝伊国(Beylik
of
Tunis)”。虽然突尼斯贝伊名义上仍然向奥斯曼帝国苏丹称臣,但实际上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衰弱,突尼斯已经几乎完全独立。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后,极力向突尼斯渗透,以扩大在北非的势力。1881年4月,法军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贝伊国。5月11日,法军攻占突尼斯城。5月12日,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萨迪克(Muhammad
III as-Sadiq,1859-1882)被迫与法国签订《巴尔杜条约》,突尼斯从此成为“法属突尼斯保护国(French
protectorate of Tunisia)”。
突尼斯港位于突尼斯东北沿海突尼斯湖口,在突尼斯湾的西南岸,濒临突尼斯海峡的西侧,是突尼斯的最大港口,从海上到突尼斯市须先进入拉古莱特(La
Goulette)外港,然后经过贯穿突尼斯湖的突尼斯运河(可航行吃水6.4米的船舶)抵达突尼斯市。早在公元前九世纪,迦太基人就在此建有港口。公元八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后,开始在此疏浚航道,开通运河。19世纪80年代,随着法国对突尼斯的占领,延续自中世纪的港口和通往外海的航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殖民地贸易对大型船舶通航日益增长的需求。1888年,法国殖民当局决定开建新港并疏浚航道。工程由当时法国最大的土木工程公司——巴蒂尼奥勒建筑公司(Société
de construction des
Batignolles,简称SCB)负责施工。航道呈东西向纵贯突尼斯湖,连接突尼斯港和拉古莱特外港,全长10公里,深度6.5米,宽度30米,挖出的480万立方米土方被用于构筑航道两侧的堤坝。1893年5月28日正式建成开放通航。
章上铭记的出席突尼斯港开航仪式的政要包括:阿里三世·依本·侯赛因(Ali III ibn
al-Husayn,1817-1902),突尼斯成为法国殖民地后的首任贝伊(1882-1902年在位)。1883年与法国签订《拉马萨公约》,正式放弃实际统治权成为名义上的君主,整个国家政府、军队、警察和外交权全部由法国殖民当局接管。欧仁·盖兰(Eugène
Guérin,1849-1929),法国政治家,1893、1894-1895年任司法部长。雷蒙德·庞加莱(Raymond
Poincaré,1860-1934),法国政治家,1893、1895年任公共教育及美术文化部长,1912-1913年任总理和外交部长,1913-1920年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922-1924年、1926-1929年再任总理。夏尔·鲁维耶(Charles
Rouvier,1849-1915),法国外交官、殖民地政府官员,1892-1894年任法属突尼斯总督。工程建设方代表包括:保罗·米肖(Pau
Michaud),法属突尼斯公共工程局总监。欧仁·里萨尔(Eugène
Résal),法属突尼斯公共工程局海事总工程师,专司海岸工程和海上信号设备。欧内斯特·富凯(Ernest
Fouquet),承建突尼斯港的法国巴蒂尼奥勒建筑公司总经理。本杰明·戴维·罗德里尔(Benjamin David
Roéderer),突尼斯港建设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