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很常见在,只要有性生活经历的女性去检查,大多在所难免,目前因宫颈糜烂就诊的人,占妇科门诊的60%以上,而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一听到糜烂,病人会本能的紧张,过去也确实认为这是一种病理改变,甚至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会做微波、冷冻、激光甚至宫颈环形电切(LEEP)等手术。
事实上,早在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因为医学发现,宫颈糜烂其实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只不过是由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管外表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色泽更鲜红,看似“糜烂”而得名,但只要没有不适症状,比如白带过多,外阴瘙痒或下腹坠胀不适等,通常不用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和宫颈癌也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有没有这个感染,并不能从宫颈糜烂的程度上判断,有的宫颈很光滑,但照样是感染阳性的。
如果真的检查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需注意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改变: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或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作用,使原始鳞-柱状交界部外移,在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的炎症外,考虑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又合并HPV感染,宫颈癌的风险才会增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