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场》——真胡歌,假姜伟?

《猎场》演到现在,已经能推断:这部剧的最大受益者是胡歌,郑秋冬的好,会悉数加在胡歌自己的“人设”上,但作为导演,姜伟押了个险韵,但愿后来的几十集,他能化险为夷。
之所以如此,问题出在“猎头”的概念上,它太窄众了,不像《欢乐颂》,《情满四合院》,上班的白领,居家的大妈,都能拿来做谈资,而谈资直接拉动收视,每天为找槽点去骂个痛快,也是观看的理由,比如《我的前半生》,不就是在骂声中飘红的吗?
《猎场》不是,非职场精英插不上嘴,潜藏于人力资源中的阴谋,又很难迅速展开,即便是已经展开的,也仍旧抽象,就像胡歌去偷那个数据,虽然演出了极度惊恐,但如此惊恐的原因,却需要观众自己去想象。
而观众偏偏懒得想象,他们已经习惯了“猜你喜欢”这样服务到牙齿的现成和速效,更何况,对高端职场的想象,远比熊青春离开郑秋冬的原因要烧脑得多,所以,熊郑分手那集播出当晚,就有了剧透,号称熊得了绝症,为不拖累郑,和前男友演了一出苦肉计……
但是,绝不会有人对郑秋冬数据盗窃之后可能发生的事,做任何猜测,整个戏也因此少了余音,这一点,《猎场》也不如《潜伏》讨巧,后者你死我活的残酷,在历经对敌斗争各类作品“宣教”的观众心中,早就有了概念,想把《猎场》模拟出谍战剧效果的姜伟,在创作时可能忽视了这一点。
按说,有过上佳业绩的姜伟,不应该呀?!唯一的可能是:他太爱《猎场》这个选题了,投入得太全情。
《猎场》的剧本写了五年,五年的时间呀!往好了说,足以使剧本精致无瑕,的确, 剧中的诸多局部都经得起端详,无论台词还是细节,这显然是时间熬酿出来的。
往坏了说,五年,也足以使创作者沉溺其中,旁若无人,甚至会生出粉丝痴迷偶像时的情形:“他在时,他是一切;他不在时,一切是他”。姜伟磨《猎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全天下的人都在讨论猎头、跳槽的问题,这种痴迷也就使他和观众脱了节:那些姜伟觉得“你们怎么都不知道的事情”,观众真的不知道——在普通观众的生活中,“猎头”是他们无数谈资中,排得很靠后的一个。
其实,这个问题姜伟应该是有所感觉的,他说,终于找到胡歌做主演时,他像“久旱逢甘霖”,为什么旱了那么久?不光是因为中国男演员中,像胡歌这样刚柔兼济,颜值和演技共存的不多,
还因为剧本的窄众问题,你找个演四合院的男主试试,就算何冰不行,还有梁冠华,还有张涵予……
值得庆幸的是,胡歌撑住了这部戏。
一来是因为胡歌自带精英感,另一个原因是,姜伟的《猎场》,其实就是一部郑秋冬的“个人史”。故事靠郑秋冬的命运单刀直入的往前走, 所有的大腕儿都是过客,所以的背景都是过往风景,这一点,托出了胡歌,但为难了姜伟。
《猎场》不像《我的前半生》,不像《琅琊榜》。《我的前半生》是女主,会纠缠上世俗和琐碎,自然比“猎头”更容易刮带进人们熟悉的社会,便于寻常观众共鸣。《琅琊榜》的梅长苏再惊艳,也是在一众精英之上添花,是厚重格局中析出的精华,观众看那样的戏,往小了,可以静观胡歌美貌,往大了,可以担忧大梁盛世。
和这些相比,郑秋冬是孤独的,《猎场》是剑走偏锋的,如果用医学概念比喻,很像“微创手术”。从外表看,切口很小,但被介入的胸腹腔里,折腾的动静,其实一点不亚于大卸八块的传统手术。
然而,“微创手术”是需要条件的,介入的目的,是通过腔镜的柔软和精密,使手术的视野更广,更细地看到内里的每个角落,这才是“微创手术”优于传统手术之处。《猎场》虽然选了“猎头”这个微创的切口,却没能挖出更深的东西,至少在商场的戏份上,目前尚无惊心动魄可谈,更多靠的是台词的描述和演员的表现,所以,虽然叫《猎场》,却更像是胡歌的“独角戏”,是郑秋冬的“个人史”。
熊青春姑且不论,她是整部戏中最被观众认同的,她的风骚和妖气,给这部“过硬”的专业戏增色不少。心里始终装着罗伊人的郑秋冬,因为她的出挑,多了值得留恋的凡俗空间,郑对熊的爱情,也有足够的说服力。
但更让人揪心的仍旧是罗伊人和郑秋冬。他们的感情,从懵懂的初恋,略过热恋略过婚姻,直接变成不分你我的亲情,这种无奈的省略,更显出二人在曲折命运中的情感坚贞。特别是郑的真名败露时去找罗,罗对想要和她客气的郑说:“我们之间不说这个,我怕说了,就远了。”两人拼命抓住亲情这个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感情系带时的情形,比熊青春弃郑秋冬而走,更让人落泪……这一点,姜伟处理得很高级,不需多言 ,不费周章,观众却能清晰的感到,在点到为止的简单之下,是郑罗二人的精神缠绵,灵魂相依。
这样的情感,确实适合一个高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的样子来承担,姜伟选菅韧姿演罗伊人,没有选错,她不媚,少艳,带点学生的青涩,这种和现实跳脱的气质,在她委身高官之后仍能给她的操行加分,甚至成为人们原谅她的理由,也使郑秋冬的那句话,非常成立:“罗伊人再会做生意,也不是掉进钱眼儿里的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使郑秋冬在任何时候,只要提到罗伊人就会全面缴械。
看到郑秋冬之前,很担心气质上带明台的影子,演技上超不过梅长苏去,但很快,这个担心就显得多余。胡歌摇身一变的能力是他的演技所赐,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郑秋冬有点像胡歌自己。
《猎场》播出期间,胡歌在《快乐大本营》露面,虽然也闹腾得厉害,但镜头滑过坐在台下的他时,总能看到他的安静但疏离,这也是胡歌私底下的样子。
胡歌的聪明善良和自律,圈内人所共知,演戏是他放平自己的方式,郑秋冬是他放飞自己的地方,这也是他和姜伟不谋而合之处:姜伟写了五年的《猎场》,也是胡歌唯一一个始终珍藏的剧本——他们都把《猎场》当了真。
好处是:抛开整个戏不谈,郑秋冬的“人设”是成立的,剧本和演技相得益彰。坏处是:惺惺相惜之中,他们都把艺术做成了学问,目不斜视中成了“戏痴”,甚至因此忽略了市场这回事,开播至今,豆瓣最高只有6.5分,只是和烟火气十足的《我的前半生》持平而已。
但这不并影响他们收获敬意,因为姜伟押险韵,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他太爱《猎场》,太想给人们展示郑秋冬的清高、善良和正义了。而胡歌对角色的成功把握,因为郑秋冬和他的个人特质有很多契合,对观众来说,无论是带着对胡歌的拥趸去看郑秋冬,还是带着对郑秋冬的疼惜去想象胡歌,都错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