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格不改,疾病不走

(2017-10-31 16:14:57)

  “性格决定命运”是怎么决定的呢?其实先要性格决定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世界观,价值观,后者会渗透的到每个生活细节中,包括吃什么饭,怎么吃饭,在什么心情下吃饭,以什么速度吃饭;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以什么速度,什么方式做事……以此类推到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那么做,归根结底都是性格决定的,而身体就是在这些细节,往往是错误的,消耗性的细节中,一点被伤到,一点点奠定疾病,疾病最终改变命运。

   

    我们靠吃药打针治病的时候,无论哪种药物进入体内,都会有个浓度的变化,只有保持在一定浓度,药物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现在好一点的药物可以制成“缓释”的,一点点地在体内崩解,为的就是尽可能地保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但即便如此,一般一天最多几天也就代谢干净了,药效也都会从高到低乃至消失。而生活方式不是,它每时每刻都在参与生活,影响生活,别看它微小,甚至不值一提,但累积起来效果却是惊人的,它们的细碎不过是在以 化整为零的形式影响生命而已。


  人们很早就发现,那些被切除了胰岛的狗,即便其他器官都正常但也会在两周内死亡,而糖尿病就是胰岛功能降低乃至丧失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发现了胰岛素。 1921加拿大的多伦多医学院两个年轻人完成了生理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现:提取到了可以用来治愈糖尿病的胰岛素他们因此荣膺诺贝尔奖。


  应该说,再没有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不仅清楚地找到了症结,而且如此给力地弥补了导致症结的不足,和其他降糖药相比,胰岛素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它是身体里本身就有的。但是,直到今天,糖尿病却依旧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大高发病,为冠心病、脑中风,癌症等疾病提供着基础。有了这么好的药物为什么还是没能控制住?原因只有一个,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由生活细节决定,即便有了胰岛素,但如果吃得过多,运动过少,仍旧可以诱发和加重糖尿病,也就是说,人类难以改变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赢过了医学的重大发现,这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令人悲观的理论支撑。性格不改,疾病不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