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之所以要“春捂”,从中医角度讲,春天转暖,毛孔就要开放,便于身体阳气的生发舒展。之所以不要急着减衣,是要通过捂,给皮肤一个温暖的提示,催促它尽快开放,以便和外界温度“同呼吸”。“秋冻”的道理与此类似,通过适度的寒冷刺激,赶在冬天到来之前提示身体:降温了,要尽快关闭毛孔,树立起可以抵御严寒的“屏风”,也就是提高免疫力。在这个大原则之下,
还有些局部问题要处理,这就是穿衣的“上薄下厚”。
头部虽然只占身体重量的10%,但它的散热却占全身散热的40%,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还有“贵人不顶重发”的说法,过长、过厚的头发,会影响头部的正常散热,甚至会因此“上火”,因为在中医里,头为“诸阳之汇”,身体的阳经都要汇集到头部,头部因此不怕冷,也因此不用戴过厚的帽子,否则很容易悟出一头大汗。
但脖子不一样,脖子后面有三个受风的要穴,感受到的风寒很多都是从这些部位进入的。急性的,可以引起感冒发烧,慢性的则是颈椎病,即便是夏天,如果久处空调房间,同时颈部后面还正对着空调,引起的问题不独颈椎病,很多人神经性头疼,后背疼,肩膀疼,而且经久不愈,多是颈部受凉引起的,相对头部的“薄”来讲,
颈部就要“厚”,最好用围巾给颈部保温。
另一个“下厚”是针对下肢的,因为下肢距离心脏距离远
,这里的血液供应不及上身,如果不喜欢运动,心脏的机能从来没被充分开发,他的下肢肯定经常是冷的,所以,不仅要及时穿秋裤,脚也要保温,晚上热水泡脚在秋天之后就应该开始了,这样可以扩展下肢血管,一方面暖身,血管扩张了也能降低血压,心脏往下肢这种远端供血就不那么辛苦了。甚至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些温热的药物。比如肉桂,干姜之类的,这些温补脾肾的药物,可以增加热水的暖身效果,加强心脏对下肢这种远端组织的供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