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入药的酒,不是你喝的酒
但是,此酒非彼酒!
能被古人当作药用来养生治病的酒,是低度的粮食酒,因为中国的酿造工艺起步很晚,到了元代才开始有蒸馏技术,才有了高度的烧酒,因此,被写入医学经典的酒,其实都是度数很低的酒,类似于现在的黄酒甚至米酒, 包括《水浒》中的武松,过景阳冈时喝的“三碗不过岗”,并不因为武松酒量多好,而是因为那个酒的度数低,而且多是黍或稻酿制成的,这样的酒非但不会导致醉酒,而且还带有粮食的健脾之性,又因为有适度的热量,所以可以振奋阳气,活血化瘀,《黄帝内经》称之为“汤液醪醴”,其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而这个邪气,指的是寒邪湿邪,借助酒的热力散寒祛湿。
最代表的是《伤寒杂病论》里记载治胸痹,也就是现在说的“冠心病”的“瓜蒌薤白白酒汤”药方:瓜蒌实24g、薤白12g、白酒适量,酒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一,用此治疗因为痰湿郁滞导致的胸痛。但是,这个白酒是西汉的白酒,度数和现在的黄酒近似,因为对于崇尚中庸、自然的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推崇过激的事物和行为,因此也绝对不会将烈性酒进入养生行列,这是有违中医养生初衷的。
能入中医养生法眼的的酒,一种是黄酒,一种是米酒,除了度数低,还因为它们很好的保持了粮食的健脾功效,而这一点,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饮食规范:“戒烟限酒”——烟是肯定不提倡的,
酒可以稍微喝一点,后者,正与中国古人养生的古酒,不谋而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