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中医的概念,很多人把它等同于消化不良,这就狭义了,脾涉及到很多器官,它有个特性:“脾主肌肉”,光是这一点,如果落到器官上,很多疾病就都和中医的“脾”有关系了,因为我们全身重量的40%左右都是肌肉,肌肉不仅分布在有躯干、四肢,还分布在心肌,胃肠道,呼吸道,包括分布在全身的血管的血管壁,甚至可以说,但凡有肌肉的器官如果出了问题,都可能出现中医的“脾虚”。
比如心肌无力的人,会因此血压偏低,因为他们的心脏不能有力地把血,泵给各个器官,这样的人会常常头晕头昏,面色苍白,甚至容易昏倒,特别是天热的季节
,憋闷的空间,或者是吃饭之后,运动之后, 总之一切需要心脏多泵血才能维持的情形,他们都可以心力不支而感到特别的疲倦无力,他们如果看中医,可能给出的诊断就是“脾虚”,用的药物也是入脾经的,比如人参。
还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显出老态,如果是女性,会平胸垂臀,脸上的法令纹明显,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肌肉的张力不足,面容、身材才会不紧致,这种人除了有“黄脸婆”的问题,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漏尿!遇到大笑,咳嗽,打喷嚏,跑步,但凡腹压增高的情况,马上就要憋不住尿,甚至有人为此只能辞职,这种人看中医会被诊断是“脾虚”,会用到黄芪,也是入脾经的。
再有胃肠道无力的人,吃进的食物很难消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大便常年不成形或者常年便秘。不成形就是因为胃肠的肌肉无力,
对食物的糟粕“塑形”无力,他们的便秘也不是因为大便干,而是没劲排便,这个没劲也是因为胃肠道的蠕动不给力。
这些疾病虽然完全不同,看病要去不同的科,但中医治疗都要健脾,就是通过健脾,来增加分散在不同器官中的肌肉的张力。也因此,“脾虚”是各种疾病状况中,发生率最高的一个,除了肌肉的分布在身体里非常广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体质,前面说的“漏尿”问题,曾被归结为生育的原因,但非洲女性生育数量比我们多很多,却少有此难堪,说到底还是肌肉类型不同,中国人更容易有“脾虚”体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