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请的,都是聪明人,衡量他们聪明的一点就是超强的记忆力。事实上,
记忆力并不能衡量一个人脑力的强弱,或者说,是否聪明的最恰当指标,因为人的聪明未必表现在记忆力上,只不过因为记忆力的表现更有观赏性,展示起来有趣味,所以才有了这台节目,而这些荣登“最强大脑”舞台的人们,也绝对不是只是记忆力强。
能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
脑力如何,要看他是否能深思熟虑,而决定这个能力的部位在大脑的额叶,就在我们的额头后面,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人相面时,会把“天庭饱满”视为重要参数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庭饱满”到是衡量是否具备“最强大脑”的一个指标。
其实,仔细想一下自己的过去就会发现,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是孩子或者年轻时期,但那时期,绝对不是人生智力的顶峰,因为除了记忆,决定智力的关键部位还没有成熟,这就是额叶,它人体最高级的,也是成熟得最晚,却衰退得最早的一个器官。一般情况下,大脑的额叶要到二十来岁才发育成熟,从四十岁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才会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之说,因为长胡子的时候,也是额叶发育成熟的时候,这时候,大脑才会做出比较靠谱的决策。
有句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单纯靠记性往往不如记在纸上可靠,前者是纯粹的记忆力,后者则是靠其笨办法弥补记忆力。但是,能想到烂笔头这种笨办法,其实是动用到了我们额叶的能力,这也就是额叶的价值,它负责深思熟虑甚至老谋深算,而这,才是聪明人的特质,这一点,可能到了60岁才达到高峰,所以才说“姜是老的辣”嘛。
衡量一个人额叶的能力,也就是真实的脑力,有如下3点:
第一是专注力:在信息过多时,能判断哪些信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值得关注,并有能力集中于重点信息。
第二是综合推理能力,能从繁杂信息中提炼出要点,并及时进行修正和反思。
第三是创新力,能跳脱出固有的观念和方式,用不同视角,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与这三种能力相比,记忆力似乎显得太幼稚,太初级了,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公共知识,只要有掌握它的决策和能力,就可以弥补记忆力,这句话,早在荀子的《劝学》中就已经说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或者说成功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过是善于使用或者借助外物罢了。所谓聪明也如此,其中就包括善于利用和借助其他外力弥补自己的记忆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