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就困的人,快去查查血糖吧

吃饱了就困的人很多,但程度有别,如果饭后困得严重,最好去查查血糖,因为血糖高的时候,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而后者的减少,能直接引起困倦。
饭后困的原因,人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吃了东西之后,血液从大脑跑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大脑因为缺血而困。其实,这个说法至今没有证据,相反,甚至有研究发现,饭后大脑的血流量反倒增加了。
我们的身体非常聪明,大脑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身体绝不会因为吃喝,而让自己最重要的器官受累!如果用这个道理推论的话,运动的时候,血液还跑到四肢去了呢,那个用血量比消化食物可要多得多,但运动的时候怎么不犯困呢?
事实上,饭后的困,和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有关。“食欲素”的高低,与人的饥饿感及睡眠有着直接的关系。“食欲素”水平低时,人就会觉得昏昏欲睡和不想运动;“食欲素”水平高时,人就会变得清醒且活跃。
但是,问题来了:血糖高时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导致“食欲素”水平下降,人因此就要犯困了。人进食之后,特别是进食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
淀粉类食物比较多时,血糖的升高更快,这个时候人就更容易犯困了,因为“食欲素”的分泌被高血糖抑制了。
由此可见,如果你在饭后困得严重,甚至到了“醉饭”的程度,就是吃了饭之后像醉酒一样昏昏欲睡,那一定要查查血糖了。研究发现,糖尿病和日间极度嗜睡、犯困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糖尿病人出现白天嗜睡犯困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2倍。因为他们的糖代谢紊乱,血糖高,一来抑制了“食欲素”的分泌,二来血糖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体内血糖无法被利用,大脑能量供给不足,双重因素导致了困。
其实,即便你目前还没有糖尿病,但饭后困得厉害, 同时还有肥胖,特别是腰间赘肉很多,肚子胖但四肢细,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已经是糖尿病了,
饭后的困尤其要重视。这个时候,可能你的空腹血糖还是正常的,但餐后的血糖很可能已经升高,就是因为它的升高导致了困,而对中国人来说,餐后血糖的正常与否在发现和诊断糖尿病时更有价值。
再回到中医,中医将这种饭后困的原因归结为“脾气虚”,而中医里的“脾”,是主肌肉的,肌肉无力,缺少运动的人多是脾气虚的。脾气虚导致的困,中医理论认为,是因为脾的运化无力,不能把使人有精神的气血运化到位。如果套用西医的原理,还是因为脾气虚的人肌肉体量小,缺乏运动,所以不能将血糖运走,血糖高了,使人能清醒活跃的“食欲素”分泌减少了,人因此而困。
所以,中医治疗这种饭后困,甚至春困的时候,常用到黄芪,因为它是补脾气的药物,能增加肌肉消耗血糖的能力。 吃过黄芪人都有体会,黄芪能使人有力气了,有精神了,体力恢复,而黄芪,又恰恰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要药,当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在那个没有胰岛素的年代,他因此被西医判为“绝症”,后来找到了北京善用黄芪而得名“陆黄芪”的中医陆仲安,一剂药中用到了4两黄芪,等于用了120克的黄芪!胡适因此得救,能再上讲台,从那以后,胡适每次讲课时,杯子里都泡着黄芪。
我们的身体非常聪明,大脑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身体绝不会因为吃喝,而让自己最重要的器官受累!如果用这个道理推论的话,运动的时候,血液还跑到四肢去了呢,那个用血量比消化食物可要多得多,但运动的时候怎么不犯困呢?
所以,中医治疗这种饭后困,甚至春困的时候,常用到黄芪,因为它是补脾气的药物,能增加肌肉消耗血糖的能力。 吃过黄芪人都有体会,黄芪能使人有力气了,有精神了,体力恢复,而黄芪,又恰恰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要药,当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在那个没有胰岛素的年代,他因此被西医判为“绝症”,后来找到了北京善用黄芪而得名“陆黄芪”的中医陆仲安,一剂药中用到了4两黄芪,等于用了120克的黄芪!胡适因此得救,能再上讲台,从那以后,胡适每次讲课时,杯子里都泡着黄芪。

后一篇:热敷也是一种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