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确实值得国人额手加庆,但细究其原理,
其实和中医没什么关系,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青蒿素”已经不能算是中药了。
研究“青蒿素”的最早灵感,来源于《肘后备急方》的“治寒热诸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医用青蒿治疟疾,一直是传统,但对“青蒿素”的研究,其实与天然药物的现代研究套路一样,能获此殊荣,确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但这一研究成果已经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青蒿素”也因此失去了中药的特点,因为所谓中药,一定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否则不过是个出产在中国境内的天然药罢了,如果以这种逻辑理解中医,则是另一个层面对中医的误会,后者更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随着世界范围对中医的重视,对中药的开发也现代化了,具体讲,就是把中医传统的中药,像研究西药一样,通过化验提纯,将西医可以发现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用于治病,比如“黄连素”,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这一点和“青蒿素”的出身同出一辙。
“黄连素”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是腹泻等细菌引起的炎症,但是,黄连的作用却远多于此,比如,黄连和阿胶配合组成经典名方“黄连阿胶汤”,可以治疗顽固的,
安眠药无效的失眠,但现代研究至今无法找出“黄连阿胶汤”中,到底哪种成分是可以安眠?而且这种安眠效果还不像西药的安眠药那样,后者虽然让人睡着了,但
是第二天醒来头脑并不清醒,昏昏沉沉的,因为安眠药是通过对神经的抑制作用,来达到使人入睡目的的,这个抑制作用会持续一段时间,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抑制
作用还存在, 人就昏昏沉沉的。
但“黄连阿胶汤”却绝对不会有如此“遗患”,甚至还会有些安眠之外的意外收获,比如在安眠的同时,原来心烦的毛病也没有了,这种“买一送一”的效果,在
把黄连换成“黄连素”,阿胶换成“胶原蛋白”后就没有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连不等于“黄连素”,阿胶不等于“胶原蛋白”,青蒿也不等于“青蒿
素”,中药的价值绝对不止于现代医学化验研究发现的那些有效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青蒿素”的获奖是好事,但那只是药物研究的成果,不是中医研究的成
果,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中医的骄傲,无形中就把中医狭隘化了。
“青蒿素”之类的成果,是人类迄今为止科技能达之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要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包括对中医的认识。人类现有水平上对世界的认识,就像一
个刚认字的孩子之于《三国演义》肯定,因为识字不多,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不是《三国演义》的错,错在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用现代的科技
认识能力,去理解甚至评判中医,就像以孩子的见识否定《三国演义》。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a
href="http://album.sina.com.cn/pic/001MDHkWzy6WwGXjYgHd3"
target="_blan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