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过中秋了,除了吃几块月饼,我们似乎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多的讲究,包括“元宵节”,“端午节”,也早就简化为吃一顿元宵,吃几个粽子了,节日的讲究越来越少,这是文化的遗憾,也是健康的遗憾,因为健康的获得是需要有规矩扶助的,所谓规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仪式,程序,那些我们看上去繁琐甚至玄乎的仪式、程序其实是有价值的。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成是一条流水的话,这些规矩,左右着渠道的走向,也因此导引着人们的生活,而健康,就是被这些因为有了导引而变得讲究了的生活造就的。
前一阵去山东东阿参观东阿阿胶的制胶过程,才知道,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在冬至日子时,开封“东阿井” ,从中取水,炼制贡品阿胶,这个传承了3000年的讲究,仍旧是现代极品阿胶制作工艺中的一环,这也许是价格不菲的原因之一吧。
而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阿胶的不菲价格,因为相信这样讲究做出来的东西,地道,有值得信赖的品质,包括取水在内的繁复的仪式,只是制做阿胶过程中的固定环节之一,这样的环节越多,程序越复杂,品质的保证就越大,它们像规范着水流的渠道,保证着水流的畅通和方向。
美国有本堪称时尚宝典的书《格调》,其中细数人的日常起居中那些格调不同的细节,其中一点就是:格调越高的,生活越讲究的人,衣服的层数越多。细想一下确实如此,只有贫瘠窘迫的人,才会空身直接穿棉袄,后者是影视中解放前农民的典型形象,他们因为贫穷而无从讲究,而讲究的生活,约束规范、更护佑着我们的身体乃至生命。
这一点也像做人,能健康长寿的人,一般都很讲规矩,他们的生活可以很简朴,不奢华,但是都会恪守一个节律,这个节律大到遵从季节、气候的变化节点,小到吃饭睡觉定时定量,而能恪守这样规矩的人,肯定不会放纵自己,他们从规矩上获益的,不仅是规矩对身体生理节奏的维护,还有因为规矩而克制的欲望 ,后者更加伤身。
阿胶博物馆里有个台湾来的老太太的照片,老人鹤发童颜,已经一百岁了,但看上去只有70岁,还穿着健美衣,上台跳舞给大家看。因为家境优渥,她很小就开始吃阿胶,那是她母亲传给她的习惯,这个习惯使他们家几代人都比旁人年轻而且优雅,我不敢说她现在的一切完全受益于阿胶,但她定时吃阿胶的规矩,一定是她生活中的细节讲究之一,能如此从容安排生活的人,心是静的,身体是放松的,同样吃阿胶,他们的效果会优于其他人。
之所以现在人的生活条件明显优于过去,但疾病的发生却随之增加,除了饮食的性质改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人没时间,也没心情讲究了,一切以方便快捷为务,这种求速度讲效率的仓皇中,仪式、程序乃至规矩都被一一简化了,事实上“形式就是内容”不仅是哲学上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生活,这些看上去没有实际效验的仪式、程序,无形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也沉淀着最容易扰乱“阵脚’的心情,而后者是造成现代人现代病的主因,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属于“生活方式病”,都是因为缺少规范的行为所致,它们自然会在我们忽略仪式,简化程序,违反规矩仪式之后,爆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