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秋膘”就是要开始补阴了

(2015-08-09 17:04:00)
标签:

健康


 “贴秋膘”是民间的说法,之所以如此,因为过去的民间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瘦,因为夏天是最耗气的季节,甚至有过了夏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夏天过后,很多人因为苦夏而体重减轻,所以要在立秋开始“贴秋膘”,而吃肉是最直接的办法。

  今非昔比,现在一是有了空调电扇,人们很少为炎热所苦,二是即便夏天,也很少人因为消耗而变瘦,但是,“贴秋膘”的道理还是存在的,更准确的说,立秋之后,到了该补阴的季节,所谓“贴秋膘”其实就是补阴的开始。

   中医说的“阴”,就是我们身体的“固定资产”,其中包括血,肉,也包括“贴秋膘”的“膘”,总之就是身体的细胞、组织,是构成我们身体最基础的部分,我们身体的各种功能就是从这些“固定资产”中发出的。

 这些“固定资产”其实是不容易被消耗的,如果受疾病所累,一般情况下,先受影响的是功能,就是中医说的“气”,气虚严重了,或者疾病迁延日久了才会累及到阴,出现阴虚,这时才累及到“固定资产”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糖尿病,初期就是血糖高,人容易疲劳,如果病情不控制持续发展,就可能影响到肾功能,到了肾衰甚至尿毒症阶段,人就变得很瘦,这就是伤阴了,这个时候治疗起来要比最初的只是疲劳要困难得多。也就是说,阴虚比气虚要程度严重,治疗难度也大,而补气也就比补阴的收效要快,一来是因为阴虚的损伤较大,弥补这样的损伤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二来,补阴的药物也比补气的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后者是立秋“贴秋膘”的理论基础,换到更加学术一点说,就是中医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选择立秋之后,人的消化功能最好的季节来补阴,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人为了“贴秋膘”而吃肉已经大可不必了,因为几乎天天都在贴膘长肉 ,但是,在秋天里补阴还是必要的,这是身体在弥补夏天消耗,蓄积能量以过冬。具体到补阴的药物,比如“六味地黄丸”,已经以它为基础的“地黄丸”系列都是。单味中药的枸杞,石斛,山萸肉,肉苁蓉等等,也可以在立秋之后进补。

 特别是本身身体瘦弱的人,因为本身“固定资产”就比胖人少,他们更容易阴虚,阴虚严重的会有手脚心发热,总是口渴的感觉,这种人要在补阴的基础上加点清虚火的药,他们的热也是因为阴虚导致的虚热,“地黄丸”系列里的“知柏地黄丸”就适合他们,这个药吃到手脚心不那么热就要停止,改用“六味地黄丸”这个没有清热药物在内的补阴药维持,因为知母和黄柏虽然是去虚热的,但是如果过服,就会伤及身体的阳气,这是清虚热时的大忌。“贴秋膘”就是要开始补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