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高烧三十九度,一直烧了5天,
因为是突然之间体温升高的,之前也没有咳嗽流涕之类普通感冒夹带的症状,我断定是“病毒性流感”,于是决定除了在烧过三十八度五时吃退烧药缓解症状之外,
其他药物一概不吃。我以对医学的虔诚,恪守着药物的选择,这样坚持到了第七天,体温终于降了下来,一切恢复如常,我这才出了口气。
回想那几天,即便我知道“病毒性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会在七天左右自愈;即便我知道抗生素是对付细菌的,对这种病毒引起的流感毫无作用;即便我知道只要罹患者年轻,没有基础病,完全可以多喝水、多休息、不用吃药,待其自愈……但是,在持续39度以上的高烧中,保持不吃药的“操守”真的很难,时常会有“变节”的念头出现:总怀疑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在怠慢?是不是该像其他人一样,也去医院急诊、输液?这种心态是生病时最常见的,好像只有不断地采取各种治疗措施才是应对疾病时该有的方式。
很
多癌症病人为治病倾囊而出甚至倾家荡产,似乎非此不能成全病人和家人的情感,即便在这种成全中,包括了滥用药物,过度治疗,甚至是对身体正气的毁灭性打
击。我见过一个年过七十的癌症病人,化疗两个周期后身体变得很虚弱,医生建议停止治疗,但病人自己和家属都不能接受这种方案,觉得这样做就是束手就擒,坐
以待毙,非要硬撑着把化疗进行到底,结果,第三个周期还没结束,人就去世了。但是,这个结果并没让家属后悔,伤心,他们说,好在自己努力过了……
其实,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更有智慧的努力,是一种赢得。西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在创建西医学时就说:“最好的医生是人体的潜能”,那些看似“积极”的治疗,有时
候就是剥夺发挥潜能的机会,唯一确定的结果,就是可以减少了良心的纠结或愧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