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得癌症,为何反到死得快?

(2015-06-10 09:06:44)
标签:

健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昨天在他的博客里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医生生了癌,死得更快?”文中提到的医生多是西医,虽然这个话题很刺眼,让人心酸,但确实是事实,之前一位在国内肿瘤化疗方面的绝对权威 ,也是在确诊癌症之后几个月就去世了。何教授援引的两个例子,分别是上海和台湾的两个医学博士,都是外科医生,得的都是肝癌,从发现到最后去世才1个多月的时间。这种情况,要是换了普通人,至少可以活3-6个月。他们都懂医学,为什么自己生了癌,生存的可能反倒不如不懂医学的普通百姓何教授的一个观点很有说服力:他认为是因为医生更容易陷入旧的医学思维模式,但这个认识在癌症上是行不通的。

      传统的西医学人是个生物体,说简单点:人是由十几大系统组成,好像搭积木一样堆成人体内在虽有联系,但只不过是线性的医生能做的,就像修机器一样,某个地方坏了修一修。因此,现在的医学越来越向纵深发展,包括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个心内科,还要分几个分支,有针对心血管的,有针对心脏传导系统的等等,一个内分泌专业,有专攻糖尿病的,有专门治甲亢的,还有专门治疗肥胖的。这样做,好的结果是:越细分,这一分支的研究就可以更精细,所以现在的医学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中容易取得成绩,医生不会把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看得很重因为,这个小圈子他们已经透彻地了解了得了这类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等慢性病,医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控制得很好。

   坏处是:越细分就越局限,偏偏癌症的发生是全身性的,多因果的,不是一种原因就可以导致癌症的。进化医学家认为它是遗传产物,和进化失序有关;环境学家认为是环境激素或污染导致了它的肆虐;偏重于研究代谢的医学家则认为是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癌变……总之,都是不可能用传统的医学模式解释的,因此,尽管在基因研究中人们已取得了无数成果包括癌症治疗从最早的化疗,到现在定位精准的靶向治疗,无论是针对人体还是针对癌症,这些认识还是碎片化的残缺的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癌症已形成共识:癌症本质上是生物体的内乱,多环节的机能失调,就像何教授那本书的名字一样:“癌症只是慢性病”,在了解了这个原理的前提下治疗调整,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康复很好的因为他们本身对医学没有太多了解,是张白纸,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这类与传统医学模式不同的解释,在治疗的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的取舍遗憾的是,医生的模式化思维让他们很难再变回一张白纸,这不仅影响他们治疗的选择,也影响他们对治疗的信心,这些都对他们战胜癌症不利。医生得癌症,为何反到死得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