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川的一个县,为了纠正当地干部的行为举止,特别推出了"十不准",其中就包括要改掉一个见领导时的常见姿势:看到领导的车来了,疾步过去,弯腰开门,满脸堆笑……为的是借此去掉干部们身上的官气。
由这儿,我想到几年前,奥巴马拜见日本天皇时,鞠了一个深深的大躬,腰弯得很厉害,结果惹得美国人一起指责他:“腰太软”,有损美国大国骨气。有的时候,身体的姿态比语言更能表达自身的心理定位,因为这些姿势背后,潜藏着生物进化的不同等级。
人类直立起来之后,为了避免大脑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震荡,逐渐在脊柱上进化出了颈部,胸部,腰部三个弯曲,由此保证人的头能抬起来,腰能直起来。中国老话讲“站如松”,就是因为这个姿势非常合理地利用了这三个弯曲,使一个健康人足以挺胸抬头。
但是,器官组织的进化,遵循一个令人遗憾的规律:越是进化级别高的,退化越早,脊柱的这三个弯曲,也会随着人的老化而率先退化、消失,颈部和腰部的脊柱从前凸变成后凸,这个时候呈现出的姿态,就是低头弯腰,看上去很苍老,没精神,如果再做得极致,就正好呈现出“低头哈腰”的样子,而这,实际上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返祖”,是高级物种向低级物种的倒退。
除了脊柱,人直立的前提是膝关节保持挺直,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人类非常看重这个姿态,甚至赋予人格的浓重含义,所以才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说。当膝盖的挺立姿态变得弯曲了,一如成语“卑躬屈膝”,和“低头哈腰”,也同样是生命退化的标志。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无论是“卑躬屈膝”还是“点头哈腰”,都是在身体姿态上的退化,将这种生物规律借用到社交上,特别是官场上,让自己以进化不完全的低级物种状态示人,无非是以放弃自己尊严的方式抬高对方,这一举动的“潜台词”就是:“我比你低级”。“你是人,我不如你,我不配做人”。
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谄媚更有“认怂”效果的呢?它们比语言更彻底,更达意,也似乎更容易娴熟成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也许就是因此,才有了这个具体到生活举止的政风禁令,后者无非是想制止一种官场的通病,不想让已经进化完成的高贵人格,也出现“返祖”的危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