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是经验之谈,肯定包括中药,因为有这句老话的时候,西药在中国还不普遍呢。但在现在人眼中,一般认为西药才有毒副作用,中药的副作用要少得多。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最关键的一点是西药多是针对病因,针对疾病的,而且采取对抗的办法为多,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抗癌药,毕竟是在杀,在对抗,在杀敌的同时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毒性。西药也有非对抗的,甚至是起补充作用的,比如现在使用的胰岛素等为补充身体分泌不足而使用的各种激素,因为本身就是身体应该具有的,所以,只要补充得当,就没有毒的问题 。
这个原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药的毒副作用虽然有,但不多见,就是因为更多的中药是在弥补身体的补足,是治人的,这些药物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被称为“上品”,毒性都很低,也是因为它们不是针对疾病的对抗性药物,而是针对人体的,这也是中医的特点,治人而不是治病,至少治病要在治人的基础上。
有的人担心汤药吃久了人会虚,那要看你吃的是什么药,如果是因为虚弱,长期服用补虚的药物,是不可能变得更虚的,这与“是药三分毒”是一个道理,如果你始终在吃抗菌的西药,清热的中药,这两类药物在治疗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且都属于寒凉的,中医讲是“折伤阳气”的,肯定会有毒性的问题,会对身体正气的损伤,人自然会变虚。
“是药三分毒”的另一个提示是,药物的代谢都要通过肝肾,如果过量或者久服可能增加肝肾的负担,而很多抗病类的药物,如抗菌,抗癌等对肝肾的损伤就更严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