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脾脏切除了之后也会有“脾虚”

(2013-09-15 15:40:39)
标签:

杂谈

有读者问:他去看中医,中医摸脉之后诊断他是脾气虚。他觉得很可笑,他十几年前因为车祸,摘除了脾脏,那么早就没有脾脏的人,居然还能是脾气虚?问这个医生是不是庸医?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得了肾炎去看中医,中医不说“肾虚”却说“脾虚”。因为心脏病,因为心衰住院急救,中医给的诊断却是“肾虚”……这不是你遇到了庸医,而是中西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它们分别说的心肝脾肺肾也各有所指。   

   西医所说的器官,指的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实体器官,而中医说的五脏六腑其实不是结构上的实体,而是对 一系列功能的总称。比如,一个人消化不好,面黄肌瘦,大便不成形,总是疲劳,不管他切没切脾,都可能被诊断是脾气虚,所以无论脾气虚还是肾气虚,都不是定位性的诊断 ,而是对虚弱程度的不同的描述,形容。

    脾气虚的虚就比肾气虚的虚要轻,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如果不遏制,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肾气虚,中医称之为“久病入肾”。与此同时,心气虚和肺气虚基本上也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同时发生的,现在有的研究者已经认定,甚至可以将心气虚和肺气虚都归在脾气虚里,因为心肺气虚时所用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补脾药,比如黄芪,人参,至少这三个脏腑的虚损是在一个程度上。

  即便你得了肾炎,如果体质好,或者治疗得当,完全可以没有肾虚的问题,甚至可能是不用补的实证 ,这些都需要用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总之中西医所说的器官是绝对不能对号入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