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我父亲80岁了,体检查出肺里有个阴影,医生高度怀疑是肺癌,但我父亲身体现在很好,没任何感觉,不知道是否需要手术和化疗?
这个问题我没法替你做决定,我只想讲一个“小池塘理论”,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讲的,上海科技馆建设的,挖走了大量土方,一个水沟变成了小池塘,为了遮掩,周边栽上了树木,之后就被遗忘了。几年后,这里成了中心城区内唯一一处有两种以上野生水鸟繁殖的开放式湿地,原以为已在上海灭绝了野生物种等,各种野生动植物不少于170种。专家们研究后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我们现在天天在讲要恢复生物的多样性!恢复生物多样性最好措施是什么:就是人类少干预!
这个“小池塘原理”被何教授用在他对肿瘤的治疗中,他发现,一些被确诊为肝癌的人,并没采取手术乃至化疗的方法,而是密切观察的同时吃中药调整,这些人反倒比频繁接受介入治疗,总想通过化疗使肿瘤消失的人,活得长,原因何在?人体和自然界本身一样,是充满智慧,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而我们以治疗为目的或者说为借口的干预,很可能是在抵消这种修复能力,这一点,西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就曾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则主张“正气”为主,都是强调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至少不要通过自以为是的干涉方式(即便这种干涉在现在看来是先进的)伤害自身的修复能力,如果您能理解并且做到这一点,不手术带癌生存完全可能,你并不是第一例。当然了,我并不是反对手术和化疗,只是你需要权衡手术和化疗对你父亲的身体伤害大还是帮助大,这需要将肿瘤的性质,病人的体质综合考虑,但“小池塘理论”是包括肿瘤在内的很多疾病治疗时的一个哲学性提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