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莉的乳癌基因是正常的
(2013-05-27 10:55:04)
标签:
杂谈 |
事实上,这个新闻报道当初,就有很多医学专家反对,并不简单地因为基因检测的费用昂贵和普及困难,而是基因并不决定患病,即便是高概率的。这个并不新鲜的医学原理在朱莉的新闻出现之后提出来,绝对具有比朱莉的勇敢更有价值的意义。因为在朱莉之后,人们可能会想:是不是如果基因检测正常,家族也没有这种患病史的人,就没有必要提高警惕甚至挥霍健康了?而这,恰恰是现阶段,渴望健康的中国人最需要厘清的问题。
像朱莉那样被致病基因命中的,并因此死于乳腺癌的,毕竟是少数。如果说,有问题的基因不等于疾病是需要我们强调的,可能更需要强调的则是:没有基因问题的人,疾病的风险同样存在,前者的“清白”不足以成为人们放纵恶习的理由。因为在人的生死问题上,基因决定的平均下来只占10%,剩下来的都和日常生活的观念,方式有关,也就是说,更多的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维护避免的,像这种“一切永逸”的为数极少,不具备普遍意义。
朱莉切乳之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基因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这在一定意义上暗含一定投机心态,就像之前,经常有医学专家被媒体问到,有没有在多吃了油腻,抽多了烟之后,能仍旧让血脂不高,身体不胖,肺不被污染,不得肺癌的绝招?因为这是观众最希望得到的,谁都想能得到这样的法宝,有了它,再肆意挥霍起健康来就可以无后顾之忧了。
很遗憾,迄今为止,医学尚未对人类的无度提供解除全面后患的保障,套用江湖上的一句话:“出来混,一定要还的”。只要你的生活细节,生活习惯有违健康,后果一旦产生就再难避免,就要付代价,即便是有再先进的医药技术可以弥补,但医疗的风险,药物的副作用也算是另一种代价吧。
我们总是提“对健康的坚守”,“对生命的坚守”,这个坚守不是只在疾病发生之后,与疾病甚至死亡近距离抗争,而是日复一日,在生活细节中对健康习惯的持续坚守,而且是以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为周期的,这种坚守需要毅力,甚至并不比勇敢切乳来得容易。
后一篇:肉苁蓉可以治疗老年人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