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的健康节目,一个观众说自己最近总是嘴唇起疱疹,是不是上火了?皮肤科医生很认真地分析,“这是病毒感染,不是上火”。言下之意,
病毒感染比“上火”演严重。事实却正好相反。
什么时候会“上火”?吃了什么平时不常吃的东西,比如辣的,油炸的;做了什么平时不做的事情,比如熬夜,加班, 家里突然发生了什么意外;去了平时不习惯的环境,比如从潮湿的南方到了干燥的北方……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突然改变了。
为了应对改变,身体就要“总动员”,原来懒惰的细胞都要开始干活了 ,原来静息的能量都被调动起来,这一“动员”就可能“动员”过了,“过火,过火”嘛,一过了就“上火”了。
中医说“气有余便是火”:气是功能,功能正好的时候,维持生理就够了,人会觉得很平和,不会“上火”。功能有余了,原本够自己用的,现在调遣起来够两个人用的,怎么办?肯定就成了火,就像我们说有钱人造钱的时候,都说“有钱烧”的;明星人气旺的时候, 我们也说“某某某火了”。总之,”上火“就是身体通过“总动员”动员除了过多的能量。
但是,“上火”怎么和病毒感染挂上呢?中医也有解释:“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说的就是正常的生命之火。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活人有火力,任何人如果生命之火熄灭了,体温就降低了,死亡也就来了。
所谓“生气”就是“促进功能”的意思,小伙子之所以身体好,就是因为火力壮,各个脏器的功能都能充分发挥。但是,“壮火”呢?就是过了分的功能,“食气”的“食”,意思就是蚕食,消耗,过了分的功能是要消耗身体的,比如我们看甲亢病人,都很瘦,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甲状腺功能过于亢奋了,人被耗干了,谁得身体经得起频繁的“总动员”?
能引起疱疹的病毒,是我们小时候就感染的了,可能得过一次水痘,或者身边的孩子得了水痘,你侥幸躲过去了,但水痘病毒却就此藏在了你的身体里。如果免疫功能更正常,可以一辈子不得水痘也不发疱疹。为什么“上火”的时候会有病毒感染?就是因为过分的“火”把免疫功能消耗了,免疫功能低了,病毒就得以伺机而动。通俗的解释就是,“上火”开辟了疾病的基础,而疱疹只是疾病之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