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虚人生病容易转成慢性

(2012-10-06 17:00:16)
标签:

杂谈


 

  如果把脾气比喻为人体的“纪检委”,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就是“战士”,气虚的时候,就是战士“减员”“缴械”,总之战斗力不强的时候,因此不能将敌人“全歼”,细菌病毒就会变成“散兵游勇”,持久地流窜在身体里,这就使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了,这是气虚女最常见的,不像壮实的小伙子,起病很急很重,但是说好了就彻底好了,气虚女性最常见的问题是慢性盆腔炎,慢性泌尿系感染。之所以如此,一是先天的体质弱,白细胞不能个顶个的发挥战斗力,另一个问题就是吃了太多的抗生素,消炎药,消炎药人为地给原本可以“杀敌”的战士“缴了械”,如此这般地重复几次,白细胞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再次感染时就失去了速战速决的能力。

 中医对抗生素,消炎药也做过研究,发现它们虽然是西药,但是却具备中药里寒凉药的特性,因为性质寒凉,所以久用,过用是可以伤气,耗气的,气被伤了,免疫功能也就下降了,白细胞的战斗力就要下降,不仅炎症消不掉,自己也越来越虚。所以中医对这种气虚又有感染的人是区别对待的,有专门的方子,中药也有消炎药,比如黄连,金银花,苦参,黄芩之类的,但治疗气虚又有感染的人首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补气药,而且是补脾气的要药人参,黄芪, 再加上补血药,最后才是消炎的金银花之类,要借人参、黄芪的补益作用“托毒外出”,就是用黄芪给疲惫的白细胞增加能量,使其恢复了战斗力之后再去杀敌。这种方子最早用在气虚人的皮肤感染上,比如疖子,别人的疖子会发炎,红肿热痛,最后矛盾激化,疖子出脓之后就痊愈了,但气虚的人的疖子却发不出炎来,更不会红肿热痛,因此也无法激化矛盾,一直拖延着,局部皮肤甚至都变得灰冷了,成了典型的慢性感染,用中医的话是“毒邪内陷”,这个时候只有用了补气药,疖子才能先变红,再汇脓后破溃痊愈。

所以,慢性病的治疗时不妨喝点黄芪水,每天10克,加3枚大枣,煎汤喝,感觉会明显好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