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级”的馒头
(2011-04-08 16:06:46)
标签:
九九归医杂谈 |
判断一个医学专家,特别是在电视上口若悬河的那种专家,是不是靠谱,不是看他是否给你介绍了一个按摩上半个月,就能长生不老的穴位偏方,这种允诺太没成本了,很少有人会对这种轻易得到的偏方要求“售后服务”,即便没效,也会因为没花钱而不去计较。因此,能把一个穴位,一种食物,一种吃法说得神乎其神,绝对不是专家的标志,谁都可以如此放言。
最便捷的判断办法就是看这位专家的名头,大凡“亚洲医学研究所”,“国际级营养大师”,“世界医学联合总会顶级教授”之类的,一般就该存疑待考了,这些气势逼人的头衔是可以随便杜撰的,至少没有“北京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之类,必须面临属地管理之类的监督,这种以“世界”命名,以“国际级”划分的机构建在哪里?又由谁来认证呢?一般都不得而知。希特勒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谎言说得越大才越容易被人相信,因为没人能想象出,世上还能有那么大的谎?于是只好当真。把自己命名为“国际级大师”的人,比我们更加深谙这个混蛋逻辑。
中医和西医有明显的差异,概括地说就是:“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这句话清楚地点出了西医长于诊断,中医长于治疗的不同优势。比如癌症,西医可以清楚地说出肿瘤的分型,分期,并且判断出明确的死期。中医则是不在意肿瘤是“腺癌”还是“鳞癌”,癌症细胞的分化程度是高是低,它往往会用一个看起来很虚渺的理论指导治疗:“扶正祛邪,补气化瘀”,并借此开出成分始终不太清晰的复方药物,但却成功地推延着西医说定了的死期,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以清楚地了解看病的门道,先要经过西医的明确诊断,之后在治疗上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非此,就容易贻误时机,至少在诊断上会犯大而不当的错误,好像被一个“国际级”专家忽悠了,被指使到了云里雾里。
很多人说起疾病,说起身体,会说自己是“血瘀”,“阳虚”,为此一味的找偏方化瘀、温阳。但是中医说的“血瘀”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功能的改变,什么原因带来血瘀,中医是无法精确到结构上的,冠心病人和妇科肿瘤的病人都可以属于中医的“血瘀”,不弄清血瘀在哪里,治疗就会失去针对性,包括中医用药,也有脏腑归经的讲究,心火旺的时候用黄连,肺火旺的时候用黄芩,胃火旺的时候用大黄。同样属于血瘀,冠心病要用“血府逐於丸”,妇科肿瘤要用“少腹逐瘀丸”,辨清病所之后,才能针对问题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