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的几部片子里,至少《非诚勿扰2》比《赵氏孤儿》好看,个中原因冯小刚自己说得很准,因为他的电影能“接地气”,这点上,《赵孤》确显虚幻,缺少给力的坚实根基。
“接地气”的说法很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人向来看重土地的力量和价值,视之为生养众生的母亲。在中医里,与土相对应的脾胃,也被封为“后天之本”。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经典,常用的药物只有几十种,但“甘草”一味却在70张方子中出现,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甘草入脾经,从它的使用频度可见名医们对脾胃之重视。
黄是土地之色,也是脾胃对应的颜色,这是中国人的标准肤色,也是病态时常见的颜色,比如“黄脸婆”。这个称谓应该是中国特有的审美产物,虽然是形容一个色衰年老的女人,但黄色的暴露说明其脾胃率先出了问题。由此可见,脾胃是中国人的关键环节,也容易是薄弱环节,对于中国人的健康来说,所谓“成也脾胃,败也脾胃”了。
如果带孩子去看中医,十有八九会被告知孩子的“脾胃虚”,这种诊断过于常见而容易被视为庸医的抵挡之策。但事实确实如此,既然是“后天之本”就需要逐渐建立,孩子多病,感冒发烧在所难免,就因为他们的“后天之本”尚且幼稚,只是初具规模。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脾是肺之母,母强才能儿壮,脾气的虚弱直接导致的就是肺气虚的问题。所以,经常感冒的孩子,中医会开针对脾胃的“启脾丸”,其中除了人参之外,就是一众开胃化食药,可以使面黄肌瘦的孩子变得红润白胖,同时感冒几率减少,无他,启脾就是启动脾胃之气的意思,脾气一旦被补足,肺气自然茁壮起来。
因此,诸如“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之类 的补脾药,以及山药,大枣,小米之类的补脾食物,也是“黄脸婆”女人的“扫黄剂”,通过补脾驱散脾虚时显露的病色,让虚弱的身体得助于“后天之本”,能够“接地气”。
陈凯歌有文人情结,这不利于他“接地气”,他的作品出色者唯《霸王别姬》,那戏很大程度是因了张国荣,被张这只“无脚鸟”拽着,《霸王别姬》索性彻底脱离了土地。只可惜,张国荣在2003年从高楼坠地,陈的电影却始终悬在半空中说故事,这是陈凯歌的特点,也是陈凯歌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身为其妻的陈红有责任,她比冯妻徐帆漂亮,却不如徐帆实在,后者的气质温暖而庸常,也便于冯导“接地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