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

(2015-03-11 20:43:35)
标签:

耀州窑

印花碗

娃娃纹印花碗

青瓷

橄榄色

分类: 古瓷收藏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  高6.7cm  囗径18.7cm  圏足直径4.8cm

     耀州窑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窑遗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后历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金、元续烧,元末明初停烧。
   
 耀州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自唐代开始以烧造白瓷和黑瓷为主,兼烧有青瓷、三彩器。宋代时以青瓷为主,形成独特风格。北宋晚期虽然刻花、印花并用,但以刻花为主流。在当时,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器很受欢迎,风靡一时,声誉与越窑青瓷比肩,许多窑场争相仿造,形成了庞大的耀州窑系。 耀州窑瓷器胎较厚,刻花时产生有斜度的刀痕,上过一层薄釉后,凹处积聚的釉较多,凸处的釉则较少,使图案有深浅、浓淡,显得清晰而富立体感,有浅浮雕的效果,珠圆玉润,这是耀州窑的一大特色。其常用图案如波浪纹,缠枝花卉,鱼、鸟等,讲究严谨和对称,常常布满全器,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

       
耀州窑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白灰褐或灰紫泛粉红胎骨薄而坚固致密。其青瓷釉质莹润透明,质地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釉色青绿如橄榄,这种橄榄青,与唐五代“越州上”的越窑“秘色”很相似。器物釉面施釉匀净,釉面多小片冰裂纹,釉薄处边沿部分发褐黄色,俗称黄色。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等多种。其中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是刻花工艺以及与之风格相同的印花工艺。尤其是刻花,刀法犀利、线条简洁明快,刻出的花纹与五代剔雕刻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比定窑略胜一筹。器型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耀州窑瓷器釉色青翠、釉质细润,施釉亦较薄,釉色深浅多变。有的稍绿一点,有的稍黄一些,但均为青中闪黄色,不论釉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就不是耀州窑而是其它窑的青瓷产品了。其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也就越大。到元代时,耀州窑青黄色的成分就更大了,看上去几乎成了黄釉瓷器。

    耀州窑为北方青瓷主要产地,宋代被列为贡品,远销世界各地,在陶瓷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在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间还成为宫廷贡瓷,可见其地位亦很重要,甚至并不亚于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在文献中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赞誉。今天,随着耀州窑遗址的大面积发掘,人们对耀州窑的认识已经在逐步加深。纵观国内近几年的拍卖市场,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耀州窑瓷器,已经有40件;50万元以上的6件,百万元以上的2件。由此可见,耀州窑价值的回归,指日可待。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 碗呈斗笠形 ,这是宋代流行样式,有俊瘦之美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2  碗内壁印纹分6区,由三组婴戏花即光腚娃与三组牡丹纹相互交叉,生动活泼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3   碗外壁印刻刀纹象征花瓣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4   印花时产生有度的痕,上过一层薄釉后,凹处积聚的釉较多,凸处的釉则较少,使图案有深浅、浓淡,显得清晰而富立体感,有浅浮雕的效果,珠圆玉润,这是耀州窑的一大特色。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5   釉色青翠(图片有色差)、釉质细润有玻璃质感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6   釉面开细碎无色的开片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7   凹深釉厚处可见明亮疏朗的气泡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8   碗口边沿的酱黄色及土咬蚀痕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9   高古瓷都有反铅现象,颜色釉尤其明显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0   碗心反铅现象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1  碗心处釉面反铅现象也通过反铅釉面柔润如同绸缎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2  反铅处细看还显示蛤蜊光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3  反铅处细看还显示蛤蜊光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4   釉面老化跟人老相似皮肉会打皱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5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
图16  釉面老化跟人老相似皮肉会打皱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
图17  釉面老化跟人老相似皮肉会打皱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8  宋代耀州窑修足很规整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19   圈足磨擦处可见灰色胎质,而酱红色则是露胎的圈足风化氧化后的皮壳色

北宋耀州窑娃娃纹印花碗图20  北宋早期的耀州窑靑似乎为了色泽漂亮在胎体上先了白色化妆土,在胎釉交接处还能看到隐现的白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