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汝窑器的豆腐花和桑梨皮

(2015-01-28 18:12:54)
标签:

汝窑瓷器

豆腐花

桑梨皮

釉泡

分类: 收藏知识
http://s5/mw690/001MDmKZgy6PwSqXHlW84&690笔者珍藏的宋汝窑梅瓶

一般来说,宋代的汝窑瓷器能传到今天者,绝大多数皆为岀土之物,能从宋代一直传世到今天者,不管作何推论,可能几乎都是小太小的。这种情况不独是宋代的汝窑瓷器,其他宋元以前的瓷器流传到今天者,几乎属于岀土之物(除过少量被中东几国保存下来的元青花瓷器除外

既然是岀土之物,那它们入土后都经历过地下环境岁月洗礼。但由于各种瓷器自身的胎釉特点,器型特点,大小特点,再加上入土后的地下环境对各种瓷器氧化风化,泥土所含酸碱物质的侵蚀,以及干湿度、冷热度的影响,都会在瓷器上留下宏观和微观痕迹。这其中,宋代汝窑器的所谓豆腐花桑梨皮 便是一种典型的特例。

所谓豆腐花 ,就是在某些汝窑器物大块釉面上,会呈现被土咬和氧化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白点及白斑块,看起来就好像点豆腐而还未形成豆腐脑之前呈散点状的豆腐花有人也称为水碱痕迹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对这些豆腐花行的微观观察和研究分析发现,原来豆腐花象形成乃是如后情况:即,汝瓷的釉层是由大大小小密集的釉泡所形成(见下图),而这些釉泡的厚度却是很薄很薄的尤其是处在釉面的釉泡更是如此。而大家知道,汝瓷一般瓷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因此它们在酸碱度较高的

http://s16/mw690/001MDmKZgy6PxbQheHRef&690汝瓷的釉层是由密集的釉泡所形成 笔者珍藏的宋汝窑梅瓶局部         下环境中受空气与土咬的侵蚀,釉表脆弱的便会破裂。破裂碎片会掉落在泡坑里,与破裂壁再次经空气与土咬的侵蚀,渐渐就发生肉眼可见到的小点状与片状混杂的钙化粉化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豆腐花

图1  豆腐花近距图片(笔者珍藏汝窑梅瓶的底足釉泡成片破裂很直观

http://s5/mw690/001MDmKZgy6PwS44zw834&690图2  大400倍左右的豆腐花图片,可以发现每个釉泡破裂后的钙化粉化情况

http://s15/mw690/001MDmKZgy6PwS4r14q3e&690图3  大400倍左右的豆腐花图片 色是向桑梨皮转化

http://s16/mw690/001MDmKZgy6PwS4KiLR6f&690图4  大400倍左右的豆腐花图片   钙化粉化的破塌釉泡受氧化形成包浆层

http://s3/mw690/001MDmKZgy6PwS53NUS82&690图5  大400倍左右的豆腐花图片  钙化粉化的破塌釉泡受氧化形成包浆层

http://s1/mw690/001MDmKZgy6PwS5qSasa0&690图6 大400倍左右的豆腐花图片   包浆层给视觉以美感
须注意,豆腐花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估计最快也得一二百年甚至更长,所以在豆腐花斑点表面形成有包浆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土咬的酸碱侵蚀釉泡破裂发生钙化粉化一方面的氧化又不断成包浆层。正是这个特征,可以与强酸腐蝕的仿品相区别开来,作为一个辨别的标准。因为强酸腐蝕的仿品釉泡破裂后是泡坑是僵死的,决不会有包浆层的那种膜状柔和光泽。当然,对于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从90年代开始,不断仿品流入市场,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强酸腐蝕的仿品现身。我想其中原因就是五大名窑皆以釉色之美而取胜,强酸腐蝕的仿品会对釉面和釉色产生不可防控的破坏,反而影响卖相,故是仿制者不敢企及。但完美的仿品又总是那么贼光鲜亮,缺乏千年岁月的陈旧痕迹,还是容易被实战收藏冢识别。

http://s7/mw690/001MDmKZgy6PwTayF4Gf6&690笔者珍藏的宋汝窑盘囗执壶
     所谓桑梨皮 ,就是在某些汝窑器物大块釉面上,会呈现被土咬和氧化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土黄色或褐色的点斑,粗看起来就好像桑梨皮。笔者珍藏的宋汝窑梅瓶宋汝窑盘囗执壶的肩部及凸突部位以及图7丶图8仔细观察桑梨皮象,原来发现它跟豆腐花是有连带关系的。即豆腐花桑梨皮实就是汝瓷釉面在经土咬的酸碱侵蚀釉泡发生破裂一系列变化过程,即先有豆腐花后才变为桑梨皮是因釉泡遭土咬的酸碱侵蚀发生破裂钙化粉化再随着时间的延钙化粉化的地方就进一步老化脏化,变成大小土黄色或褐色的点斑,再加上一些虽未破裂的釉泡却由胎里铁锰铅等各种矿元素渗入而变褐变黑,老化脏化的泡渣共同形成桑梨皮我们从以下微观图片里可以发现这一过渡转化现象。

图7    桑梨皮的近距照片笔者珍藏的宋汝窑梅瓶肩部图

http://s13/mw690/001MDmKZgy6PwSiuHDK3c&690图8   桑梨皮的放大图片笔者珍藏的宋汝窑梅瓶局部

http://s9/mw690/001MDmKZgy6PwSiSzQQ88&690
图9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图10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http://s15/mw690/001MDmKZgy6PwS1rsFo6e&690图11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图12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http://s12/mw690/001MDmKZgy6PwS1P7NV6b&690图13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http://s12/mw690/001MDmKZgy6PwS2af2P7b&690图14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基本完毕的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图15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基本完毕的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http://s15/mw690/001MDmKZgy6PwS2wP8Oce&690图16  豆腐花向桑梨皮过渡已经完毕的放大400倍左右微观图片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件汝大小形状不同,在地下环境中或立或倒或躺的存在状态不同,还有地下环境所给予的影响不同,所能形成的豆腐花和桑梨皮情况也不同。比方说,一件入过土的它可能只有豆腐花而没有桑,也可能只有而没有豆腐花。也可能一件上既有豆腐花而又有可能二者均无,而只有其他陈旧痕迹。还有,即便一件上既有豆腐花而又有它一定要符合形成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一般说,器物若埋于土里,它可能全身内外都会受到土咬侵蚀,全身内外都可能有豆腐花或桑梨皮器物局部受泥土粘附,只有器物局部可能有腐花或桑梨皮如果器物是立放于地,周围无土粘附那它的囗沿部丶肩部或某些凸突部位就会有腐花或桑梨皮象发生
      腐花和桑梨皮是鉴别大多数代汝窑瓷器的一过硬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要真正掌握鉴定代汝窑瓷器的技能,还需要从多方综合进行研究分析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