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山文化玉器珍藏:C型龙赏评

(2012-03-15 20:12:59)
标签:

红山文化玉器

C型玉龙

沁色

岫玉

藏品交流

分类: 收藏知识


http://s1/middle/6170c061g791ecf610370&690

http://s10/middle/6170c061gbb341a036789&690

      这件C型龙是个通高只有5.8公分的小佩饰,这是最近盘玩有十几天后所拍的图片

    2003年到2005年三年间,敝人在台湾古玩市场和内地古玩市场共淘得红山文化玉器十几件,这件C型龙便是2003年从台湾淘回。盖因当时对红山文化玉器的认识相当浅薄,所以当时除确定有一件从台湾淘回的玉龙胎(己在本博发表)为真品外,其余皆不敢断为真品。只是觉上觉得有一股神韵内,买到手又很便宜,是真是假无妨,都可作为标本慢慢研究。被确定的那件真品一是一眼的老,二是因为有位台湾卖古玩的好心老人当时替我掌了眼,也并非我当时识货·

    一晃上十年过去了,这当中慢慢对红山文化玉知识开始进行了一些了解学习,特别是近两年接触了任南红山文化网,学习了任南先生红山文化玉十二字辨识法诀,收获很大,对红山文化玉器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所以就想把它们晒出来,赏评,与博友们互相探讨学习,分享收藏带来的乐趣。

 

 

 

http://s11/middle/6170c061gbb340722f3ba&690
    1这是20年淘回后放置了两年于20年拍的图片,当时以为玉器上沁斑和不同颜色是人工作伪的
http://s4/middle/6170c061gbb340b769c13&690
2这是20年淘回后放置了两年于20年拍的图片,当时以为玉器上沁斑和不同颜色是人工作伪,但玉器又有脱水现象,即玉质不莹润,手感轻飘,这只有玉体中水伤经岁月漫久风化蒸发才能形成,故又不可能作伪,令人困惑不解。

http://s12/middle/6170c061gbb34101575bb&690
3但玉器又有脱水现象,即玉质不莹润,手感轻飘,这只有玉体中水伤经岁月漫久风化蒸发才能形成,故又不可能作伪,令人困惑不解。


http://s12/middle/6170c061gbb3414e0d14b&690
4看着上面的杂色,着实令人怀疑有作旧嫌疑
http://s5/middle/6170c061gbb3419988504&690
5看着上面的杂色,着实令人怀疑有作旧嫌疑

http://s1/middle/6170c061g791ecf610370&690
放了又是几年再拿起细看,发现沁色都深入肌髓,且变化丰富,过渡自然,包浆一致,完全是土古玉的真实特征。龙身几段深浅不一的玉色,深色应接近玉质原色,而泛黄白的浅色应是玉质裸露经风化色素挥发而形成,或被坑中其他酸碱物质腐蚀掉后而形成
http://s10/middle/6170c061gbb341a036789&690
原玉质经风化脱水而轻飘,但经十几天的盘玩,人体热量载着水份渗入玉龙体内,竟又恢复了莹润感
http://s7/middle/6170c061gbb341ab34d96&690
细观丰富多变的沁色,虽复杂却感洁净且富有自然规律。
http://s2/middle/6170c061gbb341b7e35a1&690

神韵和灵气都出来了http://s7/middle/6170c061g791ecf9e6036&690
http://s4/middle/6170c061gbb341cd4b8d3&690

越细着越感其美不胜收http://s9/middle/6170c061gbb341d8e66f8&690
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和大自然共同展示的鬼斧神工
http://s12/middle/6170c061gbb341e4c46db&690
应了一句话:真东西会自己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