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窑梅瓶。高20cm,卵青色,施釉肥润,釉面失透有酥油光泽和湿润感;器物年久经土咬主体部分呈桑梨皮状;蟹爪纹开片,开片之裂痕呈斜向;缩釉露胎处呈羊肝色;玛瑙施釉特征明显;器身布满棕眼;裹足烧,有三个籽麻支钉痕。大开门器物。此件梅瓶是迄今所见国内外汝窑器中唯一孤品,十分珍稀。是敝人瓷器藏品中的重中之重。
梅瓶整体图片,由于底布蓝色反光,故器物颜色偏蓝。从图片清晰可見器身手工
拉坯痕迹,肩腹一条竖痕,似乎是拉坯后坯软有些变形而用两半模具挤压,留下
的中缝胎泥痕迹,因此痕超出胎体平面一些,故受土咬程度高,颜色呈土褐色
梅瓶制造时大约胎泥稍软,所以成型晾坯时有些塌卧现象,使瓶的腹部高度
减低,形状有些圆鼓,使瓶身比例略有失调
此图片为正色,可見釉面的肥润和酥油光泽,梅瓶颈肩处有缩釉点
可見瓶口处上千年岁月中经历的土蚀侵剝现象,有深有浅,有重有轻,过渡自然。
露胎处呈羊肝色是官汝的一大特征
瓶口处里外均有斜条状露胎现象,判断是当时蘸釉后瓶身横向转动荡釉,由于
釉汁较稠,转荡到最后合釉处,虽看似釉汁连接,但仍微有距离,故在入窑烧
制时,交接处的釉汁退缩形成缩釉而露胎
从该图片可以认识,所谓汝瓷的蟹爪纹,是这种开片呈两边横向开裂,很像螃蟹
左右展开的爪
这是梅瓶的内部照片,可見瓶底是接底,瓶内因上千年空气中的微尘飘落积淀,
使瓶内壁形成一层白色尘垢。瓶内的划痕显然是出土后人们想探知里面藏有什
么东西,而用树枝或硬棍探划的痕迹
梅身肩腹部土蚀的痕迹,有些是釉面气泡破损杂质进入形成,有些则是胎体杂质由
内向外渗进釉面气泡中形成,这些都是鉴别真伪的重要特征。
岁月使突凸处形成的土蚀构成了桑梨皮现象,也是宋汝瓷常见的特征
细观土蚀情况
汝瓷开片茬口是向下斜的
汝瓷开片茬口是向下斜的
有学者发现汝瓷釉面在
不同光线下会呈不同色泽,根据本人多次拍照经
历,证实了这一看法
瓶底沿的积釉现象
汝瓷水坑出土器在底部还存在一种水碱浸蚀痕
迹,这是当今造假者哭天都造不出来的
汝瓷的支钉是根据器物的面积和重量来决定多少的,此梅瓶只用了三个支钉
从支钉处看到的并不是胎体,而是支钉尖部掰去的断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