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分析及解题指导
(2011-01-04 22:09:37)
作业题目:
根据当地考试卷中的某一道阅读试题分析一下每个题目的测试点(按理解、评价、发散三个层次),并写出解题指导。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猴子妈妈带着小猴子到树林里去玩。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跳到树下,一不小心跌到了地洞里。
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怎么也爬不上来,急的直哭。猴子妈妈更加着急,跑过来跑过去,也找不到别的小动物来帮忙。
后来,猴子的妈妈看见一根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它想出好办法来了。抓起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好几圈,把青藤拉直当绳子,又在青藤的一头绑上石块,把青藤慢慢地放进洞里。
小猴子拉着青藤爬上了地面。
1、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
3、读句子,写句子。
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跳到树下,一不小心跌倒了地洞里。
一会儿
,一会儿
。
4、猴子妈妈是怎样救上掉进地洞里的小猴子的?用
画出相关语句。
5、你想对猴子的妈妈说几句话吗?请写下来。
第一、二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篇、段、句的认识。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阅读,认识到一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构成的,每个自然段又是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每个完整句里面又包含几个小句子。只要学生能正确认识句、段的标志,并认真观察,就能准确作答。做这两道题目时,学生要先通篇阅读短文,数一数有几处空格(空两个字格)标志,就知道全文有几个自然段了。然后找到第二自然段,数一数有几个句号,便知道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了。
第三题仿写句子,主要考察学生读写能力。读是为了写,写离不开读。做这道题目,学生首先要先读懂例句,知道一会儿......一会儿.......这组关联词连接了两个动作,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准确仿写。只要学生能将两个动作用这组词语连接起来就基本能准确作答这道题目。
第四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理解与思维训练结合的题目。猴子妈妈怎么救上小猴子的,文章第三自然段写得非常清楚。做这道题目,学生首先要读懂文章意思,理解故事发展的大致梗概,然后能理解到猴子妈妈用青藤救了小猴子,就基本能找出描写猴子妈妈想办法救小猴子的相关语句。
第五题是一道发散思维训练题目。猴子妈妈看到孩子掉进了地洞,那么着急,甚至急哭了,最后终于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救出了小猴子。学生们对于猴子妈妈的认识肯定各有不同,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回答。回答这道题目,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作答,例如母爱、责任、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等。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