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家静心

(2022-08-02 18:08:32)
标签:

教育

健康

股票

房产

财经

道家静心

 

中条山客

 

身处污浊世俗之中,利益纷争,名誉相侵;绮语两舌,妄言人之过,虚说己之功;见利就收,视空即钻,汲汲于蝇头小利,戚戚于沽名钓誉。心不净,神不宁,身不安,心浮气躁,虚度岁月,浪费了大好时光。

人心若静,则看淡名利,天塌不惊,地陷不忧。无论发生什么变故或者发生非常不利的事情都能妥善处理,精神怡然,不急不燥,不恼不怒。让精神和心灵放松,不被烦心或不好的事情扰乱心神,心界像大海一样宽阔,胸怀像天空一样豁达,思想像白云蓝天一样轻盈自然。心无杂念,思无不洁。心不赘物,通古识今;排除杂念,安定心神。

道家养静,曰静心,曰冰心,曰清心,曰净心,曰养神。

 

1、静心有诀

 

“静心诀”又称“静心咒”、“冰心诀”,乃修道者早功晚课及学道中必诵读的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的用语。经常诵读此语能使吾等凡心收拢,私心去除,返归客观、公正、中立之大道,入于清静之中。

心安静后,能够使我等本真回归正位,消除身孽,卫心护体,心清体闲,能以清静之身,体验大道之灵性,继而坚守大道。经常诵读,似乎有神灵护体,灾祸远离,烦恼不生,遇到问题不会被情绪所左右,有利于静下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以相成!份与物忘,同乎混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幽,心无挂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惊,云在意具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2、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在早乃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3、清心诀

    

    我心清净,不为物蔽,不为情伤,心无挂碍,遇事波澜不惊。就像身处幽静的竹林深处,抚琴高歌。自身的消极因素不起作用,外界的干扰也难以影响。靠着正道谋事,靠着善心做事,豪情满满,意气风发,海阔任我游,天高任飞翔。做事情就会风生水起,顺利得行云流水一般。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4、净心神

 

修身养性有万千法门,归于一处,无非修心而已。“净心神诀”经常诵读,能够祛除我们的私心杂念,安宁心神,转凡心为道心,有助于我们归于平静。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太上”,意为最上。道教“三清”之一,居太清真境,名道德天尊。道教尊为教主,即老子。“台星”,即北斗星之三台星。此句意为道教最尊之神“太上”(即道)无处不存,无所不在,应变无停,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指太上()随所感应,无处不在,真心修道之人其身心自然得到护佑,任何邪魅鬼魃皆不敢侵犯。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智慧是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明净”,明白而洁净。此句意为做好任何事情都要心神安宁,守一专心,就能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三魂者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道家认为胎光主生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魄有七魄,分别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贱、非毒、除秽、臭肺。“三魂七魄”是道家对魂魄的总称。阳神曰魂,阴灵曰魄。此句意指修道者要掌握控制“三魂”,御制“七魄”的功法,以保养元和,御制鬼神。

急急如律令:天神号令,须急急奉行,不得延误。

 

5、静心要

 

大道唯在清静一法门。故静字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下手。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而一切以心静为主。静则定,定则得。

宋代白玉蟾祖师有言:“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又云:“薄滋味以养气,去瞋怒以养性,处卑小以养德,守清静以养道。”

而老子之道以清静无为为主旨。故清静法门,实为儒、释、道三教圣人所共守。反观庸俗之人则无不在竞逐劳役的纷纷扰扰中艰难地谋求生活。

有语曰“半日安闲半日佛,片时清静片时仙”。无论是作圣人,还是成就大事情、立大功、创大业,都须从静字上下功夫;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亦需从静字上下功夫。

 

6、养心神

 

神为心所主,养神必先养心。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心为神所主,养心必先养神。神安则心静,心动则神疲。

神者心力、心劲。神是身体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要做到主动养精气,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事不怒,思想宽广,饮食有节,起居正常,劳逸结合,锻炼至上,增强抵抗力。

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

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弛骛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202282日星期二,上阳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