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道炼心

(2022-05-23 08:40:27)

体道炼心

(学道妙文)

 

中条山客

 

学道,识道,修道,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道曰“炼心”,儒说“正心”,佛语“明心”,其实一也。人神本无别,只是后天污染,利欲熏心,故人神分野,天差地别。明心者,明此先天之本心。炼心者,炼此后天之习心。正心者,正此后天之陋心。

顺欲逐物,向外驰求,便为人心;逆欲循理,向内守中,便为道心。此心一动,便即人欲纷扰;此心不动,便是天理盎然。人之心,本虚无湛明,寂然不动,其动者,惑于物而动。不动,则无善恶亦无差失,动则有善有恶、有得有失。欲使心不为外动,不为事迁,不为物蔽,需“炼心”。

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用目向内反观,心亦随之内守而不外驰,所以孟老先生教导我们“求放心”。一心内守,安定虚无,自然静寂。人在定中,无思无虑,无欲无念,天清地宁、神明在躬。从个体方面讲,自心内守,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由此性命俱得,摄欲归理,摄情归性,摄神入气,摄心入道。

炼心之法,去闲思妄想为清净法门。吾心一念不起则虚生,则近道,则近理。此时精为真精,气为真气,神为真神。用真精真气真神,混合为一,炼之为神,即成仙道。

炼心习静,以静坐为基本法门。静坐至无思无念之时,则真息绵绵,元神见而元气生。老子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则又全在炼心一着。故曰炼心为入圣登真之本法。

愚昧之心,炼之使明;偏颇之心,炼之使正;邪恶之心,炼之使善;外驰之心,炼之使收;虚浮之心,炼之使静;攀缘之心,炼之使定;放诞之心,炼之使一;痴迷之心,炼之使悟;人欲之心,炼之使圣。

老子李聃在《道德经》中强调“虚其心”。虚心其实就是炼心。为什么?心虚则能应万物而不盈不伤。心一虚寂,则心不滞物,心不滞事,心不滞理;活活泼泼,干干净净,空空洞洞,心无一物,得老大之自在。

炼心看似无情、无意、无心,实则大情、大义、大心。宋代程颐先生曾经讲:“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

事实上,儒家强调“正心”也是符合道之理念的。存心正则一切皆正,存心不正,则一切皆歪。何为“正”呢?从字形上讲,“止于一之谓正”,一者道也。亦即止于道为正。凡合于道者为之,不合于道者去之,则自心正。心正则行正,心邪则行邪。心本无恶,因物惑而恶、因利而邪,去其所以恶者,则自正于中。所以说体道要“无心无念,忘情忘言,清净恬澹,柔弱谦下”。

人若能不为功名动心,不为富贵动心,不为财色动心,不为生死动心,客观,中立,公正,则近——道心。

 

20201229日星期二,上阳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