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远大理想,只是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大学生的不同境遇。北大硕士生当油漆工,并不奇怪。我们村的一名冶金专业的大学生,工厂破产了,回乡种蘑菇。和我一起做水电的安农大的袁永保,他们的理想成为泡影,因为他们的为人处世来真格的,不会拐弯抹角,市场经济大潮可谓是大浪淘沙。话又说回来,如果国家有一些好的政策,政府提拔他们一下,帮助他们再就业,也不至于他们心灰意冷。现在,我所提及的两个大学生已经依靠自己的实力,闯出了谋生之路。
中午提及的农村的话题,我想继续。我们的农村,我所指的农村是具有代表性的村庄,现在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三十年前,我就思想着开办私营企业,三十年后,我依然有这个念头。因为农村的土地太少,仅仅依靠农村的土地,农民永远不可能发家致富。加大内需,农村消费是个空缺,也是个生财之道。
我们的农民没有几个高中生,可他们的自尊心是一样的。他们渴望富裕,渴望活得不比别人差。他们也在努力,就是拖也拖个人模狗样。可想而之,农村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儿女大了,总要娶妻嫁人吧,那一场消费,人情往来不要钱,比赛那都要花钱滴。上万,上十万,老百姓能挣多少,骑自行车和开小轿车不一样。
这一切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国家的政策。我们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很遥远。我们的发展之路,并不是小城镇建设,而是改变农村面貌。近十年来,政府忽略了村庄的改观。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是铺张浪费,而是用有限的基金发展村庄,让大多数老百姓获得实惠。我们村庄必须发展工业,我们的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这是必经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的城市推进,仍然会打败仗,仍然会得不偿失。仍然会造成未知的环境治理,等等。我们必须保存农村发展实力,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融为一体。我们的凤凰才会飞到农村,我们大多数才会真正过上小康幸福的日子。我的观点,“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11.3.9·写于巢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