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一)
——令人深思的眼科专家
文/友源
这几天,我去了省城合肥,送四姨去省立医院看眼睛。我在省立医院门诊部花了六元人民币挂了专家门诊,57号。去省立医院看病的人很多,我们上了三楼,眼科候诊大厅,护士要四姨坐在规定的位置,捂着一只眼睛,看他所指灯箱上的“山”字,从大到小,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四姨的左眼视力几乎为零。护士放下指挥棒,叫我们一边候着。耐心的等待液晶屏幕上的名字,以及序号一个个的跳跃。也像刚才护士小姐手里的指挥棒,导演着这座山和另一座山。我们的视力命运掌握在眼科专家的手里。
四姨的眼睛很痛,一块红手绢不停的擦左眼,恨不得,将左眼的眼皮掀起来,擦个痛快。“四姨,你不能老这样擦眼睛,会感染细菌的。”我提醒四姨,忍着点,不要这样擦来擦去,会擦瞎眼睛的。四姨老说眼睛痛,眼睛难受,眼睛流眼泪。“如果不痛不难受不流眼泪,还用看专家门诊,还用得着在这里耐心等待吗?”四姨捂着眼睛,坐在候诊大厅的椅子上,后来,干脆躺下了。
我也坐在椅子上,嗓子眼都快冒烟了。从17号到57号,要等多长时间。我们从下午三点钟等啊等,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如果是顺着号也快,头疼的是中间插号,前边的号到他(她)看眼睛的时候不在候诊大厅,现在来了,你不能不叫人家看,清理之中是说不过去的,这是一种插号,其二是刚才的59号,一位老太太,“老人优先。”护士说。2010.4.9日下午的等待是漫长的。大约五点十分,液晶屏幕上出现了四姨的名字。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