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茶

标签:
香港港式茶楼早茶点心古早味 |
分类: ●江湖行● |
作为一个北方女子,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只会点鱼香肉丝米饭的北方女子来说,我人生的前二十年是没有进过港式茶餐厅的。而如今身处香港喧嚣的茶楼里,我却会在心里对比着在英国和在香港吃到的点心哪个更大一点,哪个更便宜一些。是的,茶餐厅对我来说不再陌生,港式粤式的中餐馆在大英比比皆是,下午茶更是留学生打牙祭的心头爱,2-3镑一小笼的价格,三个人点十笼能吃饱,平分下来太划算。
这样的记忆对比,不仅仅是在茶点上。在香港简单转转,你就可以触摸到太多的大英印记。比如百货商场里的body
shop、LUSH、Vivian
Westwood,比如街道上行驶着的和伦敦一模一样的观光车,比如和英国同名的街道……
我不禁想,在许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可以利用香港这些像影棚道具一样的物件,来凭吊一下远去的大英记忆。可是谁又说得准,脱离殖民的香港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它会变得更中国一些么?
当我到达香港走出海关的时候,已经凌晨了,远远看见Rickey一脸嫌弃地不停招手.
“姐,你能不能快一点啊,磨磨蹭蹭,最后一班机场特快要开了!”
我迅速抡起硕大的行李箱跟着他跑了起来,当满身大汗地奔上机场特快,我们才“你好么你好么”地问东问西,Rickey给馒头打电话,和困兮兮的馒头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可真高兴。
我珍贵的旧时光啊,当我们分崩离析,当我们又再次相遇,还好你依然在这里,
似水的年华啊,你说我还奢求什么呢。
换乘出租车,在Rickey家小区停下来,外面的空气温暖潮湿,夜很静,住宅楼高耸入云,
每家每户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火柴盒整齐地罗列上去,高架桥上飞舞着的车灯,是这座城市暗夜里流淌的血液。
“我这是一脚踏进夏天了么!这么热,啊哈香港是个温柔乡!哦我爱香港!”
“切!你们这些刚从冷地方来的人承受力看着强,可它马上就会消失的。”
Rickey坚定地说。
走进Rickey家,室内空间不大,东西被塞得满满当当,室内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利用了起来,
晾晒衣服的架子被安置在卫生间顶部,子女的卧室里的单人床直接当椅子用,书柜围建在墙壁最高处……
Rickey的父母睡熟了,他的两个妹妹挤在厨房煮东西吃,大妹妹在煮一粒蘑菇,问我吃不吃。
妹妹们长发及腰,人生得真美,她们果真很怕冻,在家里还穿着羽绒服。
我心想你们弱爆了,这天气是穿T恤的好吧,不过在第三天暴走的旅途中,不是我哆哆嗦嗦冲进百货商场买了件羽绒服穿上,我早就冻毙街头了!好吧这件事就不说了,但因为这次购物我体验到了香港购物的好处买了好多东西这些事以后可以说说。
第二天起床,我趴在床上向楼下看,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楼盘,大楼肩并肩将楼下的空地圈成一个圆,
圆圈中央有个老伯在做早操,俯视下去,像是用高倍望远镜观察一个目标,渺小又清晰。
客厅里,Rickey的爸爸妈妈安稳地坐着,呼啦啦地翻看当天的报纸,待我们收拾整齐,大家一起到茶楼吃早茶。
今天是星期天,是全家人的早茶日。
大家乘公交车从黄埔花园驶向旺角,公交车驶上高架桥,驶进商业区。
《旺角卡门》的旺角么?我兴奋极了,一到站就跳下公交车,跟着Rickey一家人在人群中晃动,
临近中午的阳光此刻一片惨白,光线被头顶大幅大幅的广告牌子遮住了又射了过来。
临近中午的阳光此刻一片惨白,光线被头顶大幅大幅的广告牌子遮住了又射了过来。
“哦都敏君救我!独角兽请让时间停下来!”
紧急启动记忆装置,将《重庆森林》里爆炸头王菲那张百无聊赖的脸安插在行人中,
将《花样年华》张曼玉冶艳的旗袍镜头刻录进频闪的大屏幕里,让《甜蜜蜜》里张曼玉和黎明隔街站好,
让他们四目相对,音乐准备,时间恢复时将响起“good bye 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
将《花样年华》张曼玉冶艳的旗袍镜头刻录进频闪的大屏幕里,让《甜蜜蜜》里张曼玉和黎明隔街站好,
让他们四目相对,音乐准备,时间恢复时将响起“good bye 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
321,回到现实,车流声,喇叭声,吵扰声,叫卖声,汹涌咆哮而来,瞬间淹没了我的想象。
香港的初印象就是这般热烈、强劲而复杂,那些荧幕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身处其中却难以辨别。
刺破天际的摩天大楼绵延不绝地起伏着,楼体的玻璃窗让城市空间奇异地反射折射着,
人类个体在和建筑的对比之下急剧缩小,拥挤的人潮远远看去,像是暴雨前匆忙搬家的蚂蚁。
人类个体在和建筑的对比之下急剧缩小,拥挤的人潮远远看去,像是暴雨前匆忙搬家的蚂蚁。
哎,还谈什文艺行走个性旅游,别闹了,专心走,可别迷路。
跟着Rickey全家走进旺角的一家茶楼,茶楼有传统龙凤呈祥的艳丽装饰,也有豪华的水晶灯一盏盏铺展开来,
一台一台的大圆桌上,桌桌坐满了人。侍应快步疾走,伸长脖子吆喝,人声鼎沸,蒸汽升腾,
这庞大的周末早茶排场,可真像一场婚宴啊。
每桌食客大多全家出动,老中青三代围坐在一桌,很像北方过年时的情景,
这庞大的周末早茶排场,可真像一场婚宴啊。
每桌食客大多全家出动,老中青三代围坐在一桌,很像北方过年时的情景,
此刻老人在发呆,儿孙们又把勺子碗筷摔倒了地上。
穿梭在大堂的服务生中没有那些盈盈款款的漂亮姑娘,这里一切都不怎么讲究。
服务生们身体健硕,健步如飞,左手擦了一把汗,右手伸手去接食客勾画的菜单迅速下单,
每一笼点心为保证新鲜热乎都是现点现蒸,茶楼上餐速度非常快,空空的白色桌布上不一会就摆满了大盘小笼的食物——鲜虾肠粉、虾饺、蟹黄流沙包、马拉糕、萝卜糕、糯米糍、鲜肉烧卖……
家人纷纷伸筷子去夹,很快空点心笼一笼笼越叠越高,一壶茶不一会喝光了,
把茶壶盖子斜盖着提醒侍应要加水,空笼屉被撤走,不一会又来了一轮,
豉汁凤爪、排骨饭、油鸡饭、炒芥蓝……
把茶壶盖子斜盖着提醒侍应要加水,空笼屉被撤走,不一会又来了一轮,
豉汁凤爪、排骨饭、油鸡饭、炒芥蓝……
港式的早茶菜肴,一些蒸制的菜肴使食物味道保持其原味,清淡健康,大量使用的鲜虾让点心味道清香鲜滑;
而相比下有一些菜却很油腻,港人喜欢用豆豉油和蒜末调味,比如我是过了很久才体会到白切鸡也是能吃的。
茶楼是体面的,服务是粗犷的;点心是精致的,排场是浩大的;人声是鼎沸的,而每个食客是闲适而安逸的,
深吸一口食物的香气,咬一口剔透的硕大的虾饺,感慨这里真是个充满人情味最接地气的地方啊。
龙应台的《目送》里有一篇文章叫《雪白的布》,她说:
“每到星期天,香港的酒楼家家客满,但是客满的景象不同寻常,到处是三代同桌:中年人扶着父母。携着儿女而来,星期天的酒楼,是家庭的沙龙。桌上点心竹笼一叠一叠加高,参差不齐,从缝里看得见老人家的白发。我总觉得,或许是艰辛贫困。相互扶持的记忆,使得这一代的中年人特备疼惜他们的长者?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那昂首阔步走过半岛酒店。走进豪华商厦,从头到脚都穿戴者名牌的一带人,——当他们是中年人时,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父母呢?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还是把一切都看的理所当然的无聊?”
不知我们还能不能算是所谓“现在年轻的一代”,我想上面的话是有点过分担心了,
当推土机将记忆的热土一次次翻起,当地产财团将冰凌般的建筑刺向土地,
当街边巷子里的古早味被高级酒店餐厅所取代,也只有这些喧闹的古老的茶楼茶餐厅,
才能让那些未来的疲惫的中年人在味道里获得片刻沉思和温暖吧,
也只有熟悉的食物的味道能引领我们踏上回家的路。
时光飞逝,当他们眼前的父母已年老,当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在这里,
他们一定还会和父母谈起共同的回忆,他们也会耐心地把这些回忆和传统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他们会让孩子用心记得——这是香港的味道,是历史的味道,这是代代港人的回忆,这是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本身。
都说现在的人们对过去充满怀念,对未来又充满幻灭,
那么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回去的线索都找不见了,那么明天,那么未来该走向哪呢。
不知我们还能不能算是所谓“现在年轻的一代”,我想上面的话是有点过分担心了,
当推土机将记忆的热土一次次翻起,当地产财团将冰凌般的建筑刺向土地,
当街边巷子里的古早味被高级酒店餐厅所取代,也只有这些喧闹的古老的茶楼茶餐厅,
才能让那些未来的疲惫的中年人在味道里获得片刻沉思和温暖吧,
也只有熟悉的食物的味道能引领我们踏上回家的路。
时光飞逝,当他们眼前的父母已年老,当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在这里,
他们一定还会和父母谈起共同的回忆,他们也会耐心地把这些回忆和传统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他们会让孩子用心记得——这是香港的味道,是历史的味道,这是代代港人的回忆,这是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本身。
都说现在的人们对过去充满怀念,对未来又充满幻灭,
那么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回去的线索都找不见了,那么明天,那么未来该走向哪呢。
非常特别之夹着油条的肠粉,脆软结合。
油鸡饭

晶莹剔透的虾饺


马拉糕

海鲜蒸


凤爪
前一篇:蓝蓝蓝,请问日内瓦有多少景点?
后一篇:【香港】原来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