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徽黄山看日出下山篇大侠游记杂谈 |
分类: ●江湖行● |
磨蹭了好几天,今天就让我,把黄山做个了结。
黄山第三天,和一对东北夫妇,一对唐山夫妇约好一起赶夜路,永登光明顶去看日出。
临晨三点钟,漆黑的夜还在蔓延,我们顺着别人手电里晃动的灯光,低着头往前走路.
白天登山的台阶,在黑夜里,显得格外狭窄,周围没有扶栏,道路两边就是黑暗的深坑斜坡,
陆陆续续在夜里登山的人们,不由自主,都集中在小路的中心.
在深山黑夜里行进时,冷风不断吹走汗水,站住,不经意抬头,会忽然间放空.
那满天密布的大颗大颗闪烁的星星,让我屏住呼吸捂住嘴惊声尖叫起来,
“快看啊星星!”“啊,星星好多,”“哇塞,快看星星!”
此起彼伏的惊喜在深山里传开来.
这是一段非常快乐特别的经历,
那片璀璨的星空,像是无数盏法国黑水晶吊灯同时被开启了开关,
光影闪烁流转,折射反射,让人仿佛能听见光疾走都声音,清脆作响。
向上爬,一步一个脚印,不停止延伸的陡峭上坡路,走着走着,就气喘不止.
腿一伸一曲不断交替,然后变得麻木。
张开嘴大口喘气,呼进胸腔里阵阵清冷的凉气,立刻让头脑清醒。心跳不断加速,又让脸部充血红胀。
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光明顶了,
天空已经泛白,大片的星空消失踪迹,只有一颗启明星在闪烁冷艳的光芒。
呼啸的冷风吹透湿漉漉的衣服,顶着风,在山顶守望日出的时候,披上雨衣,还可以防寒。
我们走的不慢,到达也不算晚,但是,由于在选择观望地点的决策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
换来换去,以至于后来的人占据了前面的位置。
我挤来挤去,也是徒劳.
站在陡斜的山面上,脚尖一直保持抬立的姿势,绷紧拉扯着我的小腿肌肉,一动不动硬生生堆挤在人群里.
随着天一点点亮起来,人群欢呼声一点点高涨起来,我毅力不倒硬是坚挺地看了一个小时各式各样人的后脑勺.直到最后,一伙浓妆艳抹的韩国老太太喊着思密达,都挤到了我前头,
我还是丝毫没有动弹,我这个没用思密达。
S先生勇往直前挤到前头,照了一大篓子照片拍了一堆视频给我看。
其实那天云层太厚,太阳根本就没被人们看光光,只是朦胧了一下,让人山人海空兴奋了一场。
嗯,因此,我心里非常舒坦异常平衡。
这就是那天的太阳了,我没有看到。
后来,随着太阳升起来,看日出的人群散开,导游开始放开嗓子呼唤各团的人马,我们又成了有组织的人了。
随着大部队前进,早上6点的黄山,开始沸腾。
黄山第三天,开始从黄山的前山下山,走下坡路。
风光和第二天截然不同,山体都是大块大块圆润的岩石组成,
有的则是整块石头立在天地之间,便成为一座山峰,浑厚壮观。
上面风化的图案,像是一对鸳鸯。
黄山上各式各样的小路石头松树,都被人联想翩翩地起了名字。
什么升官发财道,幸福爱情桥,走一走十年少,瞧一瞧不衰老。
人真是爱自我安慰的动物,总是有那么多理由来暗示自己。
嗯继续黄山,
大石头山啊,那个澎湃,那个宏伟,那个无以伦比,那个千姿百态,那个难以言喻
真可谓是
“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
就让我们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吧。
从迎客松之后,团就又散伙了,导游都黑心绝情的去坐缆车,
我们这种英雄好儿女,毅然决然地决定,大好河山,风光无限好,怎能不走路,怎可以乱花钱?
于是,纠结的难熬的长途跋涉的汗流浃背的下山行,就这样开始了。
下下下下下,高抬腿,小步跑,
那漫长无边的十多公里路哇。那是怎么都下不去啊~
我就穿一双拖鞋,本打算山泉潺潺,到处能洗脚,可谁知~~~
不过,沿途的人都夸我是好样的,他们说,姑娘,你可真行啊,穿一双拖鞋还能走的这么利索。
哎痛楚已去,难忘那一双肿大了三倍以上的脚丫子。
直上直下的山路
看到大片的竹林子,就算到山底了,历经几个小时的下山痛楚,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泪啊。
当走到这大片竹林地带,我看见好多好多游客,脸红脖子粗,连滚带爬边向上走边问我,
“这,还有多久才到山顶那?应该快了吧?”
“啊?您,开始爬了?我们刚下山呀?”
后来这样勇攀高峰不坐缆车的人越来越多。
我苦口婆心地劝说,您回头去坐缆车吧,我们下山,就快下抽了,
只见爬山的人,都轻蔑一笑,不屑巍峨群山,照走不误。
黄山给予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这个是现实生活中,望尘莫及的。
从小到大,清晨打开中央台,都会看见云雾中的群山逶迤的那个画面,那,应该是黄山。
配着大气空灵的背景音乐,预示着一天的各种节目和繁杂广告的开启。
却,从没有真正被画面吸引。
去过黄山以后才明白,一切磅礴的风景画,一切名山大川的豪迈赞颂,
或许能引起去过的人的共鸣,却表达不了真正的感觉。
在白天黑夜交界处那抹沉郁安然的天色,在天地间沉睡的深沉大山,在静谧中轻轻呼吸的草木,
泥土的湿气,夜鸟的清脆鸣叫,正在张开花瓣的花朵,扎根岩石姿态决绝的松柏,千岩万壑的怪石,
都在风霜雪雨四季交替中维系着循环和平衡。
永远藐视着水泥地面上的空虚繁华。
深沉静默,山静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