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人节街拍摄影三陪80后大侠杂谈情感 |
分类: ●明暗时● |
话说“三陪”这件事儿,在古时候就有了,在《晚清戏曲的变革》里的一段,是这样描述晚清时北京各路“堂子”里那些“相公”的。
“在体味男人的心理、迎合男人的所好这一方面,京城相公的职业化程度不可谓不高:你的任何话题都会得到支持,你的任何情绪都会得到鼓励,你的任何遭遇都会得到理解,你的任何倡议都会得到响应。在那里,你永远是主人、朋友、权威。你的出众和才情都会受到带有夸张意味,但是却不露痕迹的肯定、仰慕;你的愚蠢会受到有意的却是没有痕迹的忽略、宽容、谅解和合理的解释。你永远不会有被冷落、被反对、被嘲笑、被轻视的情况出现。这种似是而非、漂浮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既日常又表演的方式,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个可以宣泄、可以倾诉、可以排解的渠道。任何一个在生活中取得了成功的男人,都向往在这一公众场合的重要的肯定;任何一个在真实中遭受了挫折的男人,也需要这种心理上的重要补充。这也是一个区别于家庭的、感情的世界,没有夫妻之间的过于现实的矛盾,没有妻妾之间的争吵,没有对于长辈和晚辈的责任,天天都可以像是到梦中仙境去会梦中情人……这种真真假假浑然难分,又对顾客有着某种“节制”的游戏,使许多男性乐此不疲,大概这就是“堂子”永恒的魅力所在。”
古时候堂子里的相公,放在现代,就演化成了如今的职业三陪,生活里的红颜知己,富裕日子里的小三。
在现实至上人人务实的今天,一个小三,一个知己,一个三陪,就像是男人生命里的一场白日梦,像游戏里的虚拟帝国,像迷幻的潘多拉星球,让人心驰神往。
身为原配的女人,在你怒发冲冠之前,请你按古时候专业三陪的标准衡量自己,难道不心虚吗?
你真的是用心尊重爱护你爱的那个人吗?还是故意让小三占了他心里那块空地。
表急,表闹,表跺脚,咱们防不了,还学不来吗?
在宣扬的我的“三陪新说”之前,我先要界定活动范围,
此活动对象,针对60,70,80后的女人,不包括90和50.
前几天有个90后的男孩子和相恋五年的女友分手了,来我家借酒消愁,
我,S,顺子,表情严肃地和他面对面,义正言辞,像法官一样开始审问这个失足的小青年,
我说:“你们肯定分不开分不开,吵架嘛,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顺子说:“五年啊五年啊,女孩子,还能有几个五年,放不下的放不下!”
S说:“陪个礼道个歉,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啦,男人嘛,能屈能伸。”
然后90就傻笑了,他无奈地说,“啊~有谁能理解我们90的心啊,分啦分啦真分啦,没有复合机会啦,没感情儿啦,我说的都是实话!我这么年轻,生活还没经历过呢,审美疲劳,你们懂吗?”
然后,我们三个就深沉地低下头喝杰克丹尼了,顿时找不到词儿来接。
我一直觉得70,80,90这种用数字概念一竿子打死一代人的分类方式特别扯,可就是听完小90的失恋感言后,
我感受到,70和80的区别,可能是见识和观念的差异,而80和90的区别,差的是真正的青春年华。
如果70后,有五年的感情,不结婚就是传奇了;如果80后有五年的感情,也能和一帮朋友以一副过来人模样骄傲地吹嘘自己沧桑恋爱史了;而90后,扔掉五年的感情后,却一直能仗着自己是90后的人,以一副情窦初开的小孩模样,无限憧憬着自己的灿烂明天,无尽地炫耀自己的青春和张扬,无奈地看着一群容颜逐渐老去的80后们,还在苦口婆心一把一把擦着汗,哆哆嗦嗦地说着应该和不应该。
所以现在我们这些老人家,害羞地讨论讨论过情人节这个不好意思的话题,90太年轻,不参与讨论。
如果在当人问起,“你还爱吗?”你还能大声说,“爱啊!”的时候,就请用心好好珍惜吧。
情人节,是90后的娱乐节日,
而对于60,70,80后的我们,咱们就在情人节这一天,心甘情愿地为他当一次三陪吧。
为人妻的你,请不要再责怪丈夫的无能了,请不要再讽刺埋怨他了,请不要为柴米油盐邻里八卦吵得不可开交了,请不要再争风吃醋了,请不要再因为钱赌气了,请不要再拿孩子说事了。
为人女友的你,就请卸下你尊贵的公主头冠,屈尊一下,用心温柔地尊重一下他吧,不要担忧他的前途,不要嘲笑他的幼稚,好好听听他心里的话,静静地让他玩一玩电脑游戏,任他和朋友们胡扯乱侃一醉方休吧。
60,70后的你们,希望你们一直能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不要为责任和压力皱起眉头。
80的我们,咱们做不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太太,却一定要做一个斗得过小三,抓的住男人,有情有义,作风正派,有脑子有责任感的好女人,不用天天都是,但一定要在情人节这一天是,是什么来着?是三陪~
商场里的情人节热浪,已经红彤彤的来了~
在国内,过年的气氛,也早就高涨起来了吧,只是在这里感觉不了。
PS
顶上那段古书里的引用,是从蒋方舟同学强烈推荐的东东枪老师博客里搬的,
蒋迷枪迷们,请砸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