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查理
赵查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60
  • 关注人气:6,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专车”黑,法规滞后了

(2015-01-08 11:07:14)
标签:

专车

黑车

分类: 说三道四
不是“专车”黑,法规滞后了
北京将严查非出租运营车辆利用“专车”叫车软件参与租赁运营。6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获悉,2014年以来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辆。去年,沈阳、南京交通管理部门先后表态,挂靠车等非汽车租赁企业所属车辆拉活属于非法运营。上海也查扣一批滴滴“专车”并开出了罚单。(新京报 1月7日)
像滴滴等企业为大家提供的“专车”服务,因为交通法规不允许这么跑车,官方将其定性为非法运营,也就是俗称的“黑车”,似乎并无不妥。这也是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交通运管部门对“专车”雷厉风行开罚单的底气所在。
可是,“专车”和那些私自拉客的“黑车”不一样,它们是打车软件被民众接受后的必然产物。最初,基于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的打车利器,只在正规出租车行业“试运行”,“你打车我掏钱”的营销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为,用打车软件叫车很方便,省了路边拦车的麻烦,还能节约腰包里的钱。只是,配额制管理的出租车仍旧满足不了出行需求,所以“专车”应运而生。
换言之,打车软件在出租车市场之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专车”市场,它是出租车的有力竞争者。这意味着,“专车”打破了利益固化的出租车运输市场,的哥的姐的收入将会降低,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被市场稀释,份儿钱和管理费自然也少了,政府牌照的含金量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人看重。所以,“专车”就成了交通运管部门和出租车行业的眼中钉肉中刺,必然取缔而后快。给出的理由再冠冕堂皇,也逃不脱保护自己和“嫡系”利益的嫌疑,因为打车难、打车贵的行业弊病,并没有任何改善。
想一下,“专车”已经接受了软件公司的监管,并且会接受乘客的评价,就算没有政府部门的监管,运输质量也有保证。而且,面对运输市场的新兴事物,利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将其抹黑并扼杀,而不是想着如何接纳并监管,缓解打车难、打车贵,说到底就是干预出租市场以便与民夺利。皆因为,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也有先天缺陷,只要一制定出来并形成文字,就已经落后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了,尤其是每天都有新事物的信息时代。原本,执法者应当用灵活性弥补死板规定的不足,才能在依法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鼓励市场竞争,保护市场创新。此时,与借口“专车”不符合落后的制度相比,勇于“变法”才是正道。
说到底,垄断的出租车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既得利益者们觉得够自己吃了,就打着改革的旗号摸着石头却不过河,也不前进也不后退。而“专车”在分割“大蛋糕”时,也会将“蛋糕”做得更大。就在前几天,《人民日报》呼吁,是时候取消出租车公司的垄断暴利模式了,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何不从“专车”合法化开始。因为,陈规陋习必然会被技术和市场淘汰,为“专车”变法才能让监管符合市场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