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费乘公交谨防“公地悲剧”
(2013-04-12 07:13:28)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4月10日起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全民开始免费乘坐公交。此举是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
政府掏钱让公众免费乘坐公交,实际上各方都在付出隐形成本。比如纳税人的钱集合成公共财政之后,如果用于补贴公交出行的部分过多,其他民生项目的投入就会减少。公众愿意吃公共交通的“大锅饭”无可厚非,但看似免费的公共交通应当谨防个人无节制地利用公共资源。
权力之手推行的“免费”容易出现“公地悲剧”。2010年,广州曾为举办亚运会宣布公交、地铁免费,结果客流量远远超出运输能力,一周内免费政策夭折,改为交通补贴。台湾地区台中市实行免费公交政策后,财政补贴随着乘客增多逐年增长,甚至导致政府财政恶化的局面。
因为,免费乘坐让公交成为全民共有资源,不少人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短途走路者、中途骑车者、乘坐的士者,都会放弃原有习惯来分一杯羹,乘客人数瞬时增多。如此,公交来者不拒地开放式行驶,运输能力必然会涸泽而渔,从过度使用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
公交收费或免费,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手段。对政府来说,如何采取更有效率的办法提供公共服务,让公众在更多的社会层面受益,远比公共交通资源免费更重要。用盲目花钱的方式代替固有的社会管理,不一定就比公交收费更合理和有效率,甚至就是权力懒政行为。
除了陷入可能的“公地悲剧”,公交免费对其他行业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乘客倾向于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行业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客人过少赔钱甚至破产。他们也付出了成本。其实,公交一直享受政府的补贴,乘坐价格也极其低廉,看上去很美的免费意义并不大。
全民免费乘公交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开始,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管理措施谨防“公地悲剧”和对其他行业的伤害。比如可以采取购买公交服务的方式优惠公众,比如提供更多的免费的士、免费单车分散客流。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公众变得更加富裕,才不会为了免费公交挣破头皮。
公众乐意追逐免费公交的公共资源时,说明社会管理没有让生产力发达,政府在推出民生项目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