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称评定:应该用专业标准衡量专门人才

(2010-03-12 15:35: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职称评定是以一个改革者的姿态进入人们视线的。1990年9月,国家人事部为了深化职称改革,建立了职称考试制度。当时在打破已经僵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等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考试制度为所有人都打开了一扇可以挤进去的门,并且这种可能性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热情。

    职称的本意是通过考核来评定一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现状则是用职称来评定人才的层次高低,用考试来评定一个人的职称。也就是说,人才用考试来量化,而量化的标准不是其专业素养,而是在省级刊物或者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若干、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这些指标。这必然会让职称评定走入歧途,迫使人们重视考试本身,因为一考定职称,职称定终生。

    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最为人诟病,而且其负面影响现在已经越来越凸显。比如一个专门人才如果不会英文或者计算机,和一个专业技能不佳而英文与计算机熟练的人相比,吃亏的必然是前者。不能就专业水平来直接衡量专业人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职称考试制度的僵化。结果是,看似对大家最公平的考试制度其实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公平含义。

    而职称评定牵涉的各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职称制度。比如职称考试背后所牵涉的现实利益——职位的升迁、工资的评定等等,甚至包括依附于职称考试的一条利益链——考试资料和考试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兴旺。这些附着其上的利益把职称作为专业水平的标杆给异化了。对大家来说,专业资格认定竟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经。正所谓,职称职称,多少利益假汝之名。

    尽管职称考试有点难为大家,可这是个人来展现自己水平的刚性需求,又绕不过去。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在一个全新的考核体制没有建立之前,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可以建立辅助制度来保证对专业水平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考核;二是让职称回归其应有之义,逐渐淡化其背后附带的利益色彩。

    当下,国家正在酝酿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专业人才利益分配方面是否还依照职称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或者依据其他什么样的标准,这些变动也必然会迫使职称评定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而我们也期盼,用专业标准来衡量专业人才的日子早一天到来。

    (注:我个人觉得写得不好,愧对老师啊!~~~~(>_<)~~~~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偶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