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刊于中山日报
据悉,今年起,中国移动从集团层面到所有地方分公司,将统一对员工降薪。部分中国移动内部员工透露,“应国资委要求”,此次中国移动的降薪计划将按照
“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的原则执行,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地分公司自行掌握。(2月24日人民网)
农民工加薪都招不到的时候,却传出中移动被国资委要求“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新闻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可是又充满着吊诡。屡屡因为高薪酬被诟病,现在无论是以“降本增效”、或者重组后财务情况暴露容易被主管部门检查、甚至是高福利待遇让同行红眼等等任何一个靠谱或不靠谱的原因,中移动要从内部降薪了。而这种降薪,却不得不让我们揣测其薪酬原来究竟高到什么程度。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移动最后是否降薪成功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在消费者这儿所获取的利润不会因为降薪而有丝毫减少。也就是说,这是一锅粥,高薪酬说明每个人碗里的粥多而锅里的少,减少薪酬则是每个人碗里的粥少了但锅里的多了,总体并没有变化。他们只需要担心怎么吃和什么时候吃。这也是前几次国资委的降薪要求被中移动等轻松化解的根本原因——堤内损失堤外补,用“外降内补”的措施来保持高薪酬。
如此看起来,中移动降薪更像是国资委的“家事”,百姓没必要参与、也参与不进去。因为百姓有怨言的除了他们的高薪酬(人工成本)之外,更多地是希望降低他们的技术成本,让每一分每一秒的通信花费能够降到最低程度,让百姓能在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中得到实惠。但是此次薪金的升降好像无关消费者任何事情,和我们期待中的让利于民甚至藉此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试点的愿望距离有点远。
但就算企业的人工成本,天天赢利的中移动也喊着“降本增效”,那么,哭穷的其他运营商呢,嘟囔着亏损的中石油、中石化、煤企、电企等国字号的企业呢,是不是也应该扪心自问,人家盈利都降薪,自己亏损是不是降低一下薪酬先?而就算所有的高管都成功降薪,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技术和管理无水平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降薪治标难治本。好比一个坐拥游轮、飞机、豪宅、名车的公子穿着普通了,说他其实和你一样一样的,你信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