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制造”何时成为“中国创造”?

(2009-12-01 14:54:12)
标签:

中国制造

cnn

技术水平

西方媒体

低端市场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美国有CNN从上周开始播出一则由中国商务部委托制作的30秒商业广告,广告画面集中展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又“与世界合作”的身影。该广告一经播出就引发西方媒体议论,有西方媒体把这一举动称作中国政府旨在提升“中国制造”形象的一场攻势。根据环球网所做的一项调查,有超过64%的中国网民认为,通过全球广告能够改善“中国制造”形象。(12月1日《环球时报》报道)
    Made in china 这句英语让人们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表示中国在世界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已经离不开它。恨它是因为它一直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尤其是很多西方人和一部分国人还将其污名化。现在,商务部制作“中国制造”的广告在CNN播放,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即如何将中国制造发扬光大。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技术水平的差距主导了产业链高中低端的分配,技术水平不够只能分配到低端市场,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中国制造”就处于这么尴尬的境地,不得不为高端市场打工。
    而低端市场自然也会留给人们产品不佳的印象。要想改变这种成见,一是要确实把产品质量做好,二是要做形象宣传。商务部的广告在全球对Made in china 心存疑虑的时候发布,可谓以一个国家的信誉为保证及时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有一个笑话,说某人买了一个国外名牌,一提起就说从哪儿进口的,好像质量和信誉陡然增高了几个档次,到最后却发现还是中国制造。这是老生常谈,说明了“中国制造”最致命的缺陷——也就是没有能拿得出手、受人认可的创造。因为只有创造才能给人们你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印象,这也会有助于市场销售。
    至于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国家和企业以及专家都有明确的策略和规划,不再多说。想说的只是,某些企业不要因为“中国制造”赚着钱就松了“中国创造”这根歇弦。因为你只是捡了国际市场的一颗芝麻,要想吃西瓜就得继续努力。我想这也是商务部为中国制造做广告的深层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