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源之争

(2010-10-10 17:46:17)
标签:

长江源

科考

探险

杂谈

分类: 长江的保护与管理

     对于长江到底发源于何地?几千年来已经有许多变化,而且一直有争议。

     早在4000-5000年前的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科学的测量手段,对长江源的认识非常肤浅,当时长江出三峡,汉江出丹江口,水流都进入云梦泽,那时江汉平原是大片水域、洪泛区和沼泽地,我们的古人甚至分不清长江和汉江谁是主流,因为长江在南津关处很窄,江面宽只有300-500m,而汉江中游江面有1000-2000m,所以,那时的古人是“江汉不分”。    

     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经典史书《尚书.禹贡》中说“岷山导江”,认为长江发源于川西青藏高原东缘的岷山顶上。由于中国古代缺乏自然科学家和探险家来证实江源,再加上对典籍著作的崇拜,使此后2000多年都沿用岷江作为长江源之说,而且我国著名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也沿用这一结论。将岷江作为长江源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因为岷江水量确实很大,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065亿m3,仅比金沙江小一点,少几十亿m3,当时又没有现代的科学测量方法,所以古人犯错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次对典籍权威提出挑战的是富有实证精神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他在《溯江纪源》一文中明确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的论断,但由于他当时只是民间人士,不是权威,他的正确结论并不被朝廷和社会认可,等到两三百年后才渐渐被清代的学者所接纳。康熙皇帝当时已经很有效地统治了西藏,他曾派出考察队对江源进行考察,来到江源区,由于交通和技术手段限制,只能“望源兴叹”,作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结论。自清朝到民国,虽然有一些中外科学考察深入到了长江源头地区,但因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科学手段的缺乏,也只能使他们认识到,源头有当曲、布曲、楚玛尔河等许多条,停留在“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水准上。

     晚清及民国年间,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虽然很多,但其详尽程度没有超出《水道提纲》。1946年初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曰木鲁乌苏,北源曰楚玛尔。”既然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而长江又源出该山之南,于是便有“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是姐妹河”之说。当时,中小学地理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并且介绍5800公里长的长江为世界第四大河,因而谬传甚广,影响极深,以至于直到解放以后,这种观念仍然盛行于世。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现在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结果证实:长江上源伸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3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这3条河中,楚玛尔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能成为长江正源;要论流域面积和水量,都以当曲为最大;但根据“河源唯远”和“与长江流向一致”的原则,确定了水量比当曲小五六倍而长度比当曲还要长18公里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最上源,有东、西二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的西南侧,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的西侧,东支较西支略长,故长江的最初源头应是东支。东支的上段是一条很大的冰川(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便是万里长江的开始。
    新华社于1978年1月13日公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第二天,美联社从日本东京发了一则电讯:“长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了世界第三长的河流。”现在世界也认可这一结论。
    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和探险家对江源考察积极性高长,30年前真正到过长江源冰川处的外地人只有数十个,而现在已经有数百个外地人到过长江源,有些人甚至去过多次。

    2008年10月,由青海省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河流探寻者刘少创研究员领队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科考队认为南源当曲才是长江正源,他们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测得沱沱河的最长支流长度为348.63 公里,当曲的且曲则为360.34 公里,比沱沱河长出11.71 公里,他们团队以“河源唯长”为依据得到的结论。

    2009年10月由14名地质专家、探险家组成的“为中国找水”科考队,以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勇领队,他们确认尕恰迪如冰川较之前确定的姜古迪如冰川江源点更远,长江因此延伸长度约10公里。”他们认为“当曲不可能是正源,它本身是沼泽地,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量很小,”。杨勇表示,“长江水源60%来自各拉丹东西南侧的沱沱河,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沱沱河由西向东,非常顺直,与长江主流方向一致,发源地是地势较高的冰川,而当曲的源头是海拔较低的沼泽,由地下水源汇集起来的,且偏向东南,有一个大拐弯,所以,虽然降雨多、河水流量大,但他与长江干流的方向不够顺畅。另外,沱沱河与当曲长度相当,源头冰川不记入河长也有争议,他们确认沱沱河作为长江正源更合适。
    虽然确定河源的主要标准是河长,但是沱沱河在长度与当曲实际上相差不大,其源头姜根迪如冰川与当曲源头区霞舍日阿巴山相比,前者距入海口直线距离最远,海拔又高达6000余米,最能体现长江发源于全球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特点,是世界最高的大江之源。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5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宝皎洁的大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泉,即流出长江第1滴水的地方。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江源冰川会不断变化,对于6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源河流长短几公里到10公里基本处于误差范围内,每年、甚至每个季度河长都会有几公里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就几公里长短来论长江源在哪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很容易通过空间遥感与现代测绘技术测量江源,长几公里对长江的地位没有什么影响。早先我国的珠穆朗玛峰也测高(8848m)了,后来测量发现没有那么高(只有8844m),矮了4m(也许是冰盖融化了),照样是世界第1高峰。长江为世界第3长,中国第1长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