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百问之三十一插叙的作用

(2015-09-19 14:52:58)
标签:

佛学

插叙

同学

事件

埃及

分类: 现代文指导汇总

 

请关注实在语文钟玉波的《会说话就会写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技法指导》系列微课视频。

 http://s10/small/001MCyr1zy6UxLv0s6539&690
  天天象上http://www.daydays.com/teacher/62937/

记叙的方法

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的作用:

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的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例如:《走一步再步一步》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了我怎样从遇到困境到解脱困境的过程的。再如《最后一课》是按课前——课中——下课的顺序写了“最后一课”的整个过程的。

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的作用: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有的为了突出中心表达感情;例如:《背影》,文章的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用“那年冬天”起开始回忆,中间部分回忆了家里的景况和父亲送我去车站的过程。结尾用“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中来。文章的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深化了主题。

有的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1

20021128日,是美国特有的节日―――感恩节。在这个节日到来的前三天,芝加哥巿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这样的诉求在美国社会,应该说十分普通。然而,该案在美国社会却引起轩然大波。

这起案子的案情十分简单。它发生在40年前。当时赛尼.史密斯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级。有一天品行课老师玛丽·安小姐让他们各说一个自己的梦想。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踊跃,尤其是赛尼,他一口气说两个:一个是拥有一头小母牛;另一个是去埃及旅行一次。可是当玛丽·安小姐问到一个名叫杰米的男孩时,不知为什么,他竟一下子没了梦想。为了让杰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她建议杰米向同学购买一个。于是,在玛丽.安小姐的见证下,杰米就用3美分向拥有两个梦想的赛尼买了一个。由于赛尼当时太想有一头小牛了,他让了第二个梦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40年过去了,赛尼.史密斯巳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40年来,他去过很多地方―――瑞典、丹麦、希腊、沙特、中国、日本,然而,他从来没有涉足过埃及。难道他没想过去埃及吗?想过。据他说,从他卖掉去埃及的梦想之后,他就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梦想。然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和一个诚信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为他把这一行为连同那一个梦一起卖掉了。

     ……

文章的开头交待了事情的结果:赛尼要赎回自己的梦想。“梦想”怎么还能“赎回”?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悬念都引起了读者的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开头引人入胜。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作用

回答插叙的作用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这段插叙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有啥写啥,没啥不写)

2、交代了            的原因吗?为后文铺垫吗?与什么对比吗?补充什么情节吗?

3、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起伏,避免平铺直叙。(这句话一定要写)

例2

“信任”试验

①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②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④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⑤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⑥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⑧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文章插叙了什么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插叙的内容:文章的第三段插叙了同学们私下做游戏的情景。

第二步:把握内容主体的特征:同学们做游戏时,互相欺骗。

第三步: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信任实验”,开始时前排同学不信任后排同学,和插叙的内容相照应。但最后的结果是“把信任演绎得完美”,主题是“倡导信任”;插叙的事和中心事件正好形成了对比。这样,插叙的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了。

答案:

交待前排同学不信任后排同学的原因,或者说为下文写前排同学不信任后排同学铺垫(与事件的关系——补充说明,内容充实),和后文“女生”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与主题的关系)

温馨提示:

理解插叙的作用要把握三个要点:

1、插叙内容的性质意义;

2、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

3、二者的关系,插叙的作用。

倒叙和插叙的区别主要有两点: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这种写法是先顺叙,后中断一下进行插叙,再回到中心事件去继续顺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