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量刑幅度及办理的技巧和方法

(2012-01-11 15:17:59)
标签:

挪用资金罪

职务侵占罪

区别

联系

办理的方法

办理的技巧

杂谈

分类: 刑事辩护与诉讼代理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量刑幅度

                  以及办理二罪的技巧和方法

                                      作者:冠军律师

    一、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概念。

    挪用资金罪的概念。挪用资金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职务侵占罪的概念职务侵占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71)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所规定的罪名。(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明显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和时象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既包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也包括实物形态的公司财产,如物资、设备等。

概括而言,挪用资金罪是以使用本单位资金为目的,而职务侵占罪是以占有本单位财物为目的,从民法学理论视角分析,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所有权权能中的使用权及受益权,而职务侵占罪则侵犯了所有权中的全部全能,即占用、使用、收益、处分权能。

  2、在客观表现不同。挪用资金罪的行为方式是挪用,即未经合法批准或许可而擅自挪归自己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是侵占,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并不要求“数额较大”即可构成犯罪;职务侵占罪只有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

3、在主观上不同。挪用资金罪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但并不企图永久非法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而并非暂时使用。

概括而言,挪用资金罪的故意内容为:“暂时使用,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故意内容为:“占为己有,完全不打算归还。

(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三、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处罚和量刑标准。

两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体现在量刑上对职务侵占罪的刑罚要较挪用资金罪更为严厉。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挪用资金罪的量刑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挪用资金数额较大(1-3万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是挪用资金数额巨大(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多以20万为标准),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三是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侵占数额较大(5千—2万以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侵占数额巨大的(10万以上),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四、多次挪用,以“新”还“旧”罪名的确定。

例如: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冒用他人姓名的方式取得贷款(通常为农户贷款),并且不断采用以新的贷款偿还旧贷款的方式使贷款资金归自己使用,案发挪用资金无法归还。被告人其仅是想暂时使用,但这些资金都被占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归还。

首先,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予以分析,确定行为人挪用资金时的主观心态。应以行为人挪用资金的数额、用途、去向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数额、去向和用途的结果根本无法归还的,那么实际上行为人就是想排斥本单位对于资金的所有权的全部权能,应当确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心态,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其次,从证明义务责任分配角度分析,应由被告人对其是挪用故意还是非法占有故意程度举证责任,如果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是挪用的故意,那么就推定主观上是非法占有的故意。

    第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这里所说的不退还,是指在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一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挪用本单位资金不退还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上想退还,但客观上无能力退还,另一种是客观上虽有能力退还,但主观上已发生变化,先前的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故意已经转化为侵占该资金的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挪用本单位资金后,确属犯罪故意发生转变,不再想退还,而是企图永久非法占为己有,在客观上有能力退还而不退还的,因为属于刑法中的转化犯,仍应根据处理转化犯的原则,直接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冠军律师: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

                                 洛阳 马冠军 律师整理                                                       

                     http://lvshi0000.blog.tianya.cn(冠军律师)

                      http://blog.sina.com.cn/lymalawyer(冠军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