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律师办理著作权纠纷案件的技巧和方法

(2011-07-28 16:03:25)
标签:

著作权的类型

著作权处理原则

著作权处理方法

杂谈

分类: 非诉讼法律事务
律师办理著作权纠纷案件的技巧和方法
                          作者:冠军律师 整理
第一部分 著作权的内容
    一、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这些权利都与作者的地位、尊严、社会声望等人格利益密切相关。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永远与作者紧密相联,不能转让,不能继承,也不受保护期的限制。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人身权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二、著作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基于支配、利用其作品而获得财产利益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利,可以转让、继承,也受到保护期的限制。
我国《著作权法》取列举的立法模式,具体规定了13项财产权利: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制片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第二部分 著作权非诉讼业务
律师著作权非诉讼业务主要包括代理委托人办理著作权登记、转让、许可使用等法律事务。
    一、代理版权登记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负责本辖区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登记工作。
2、律师代理一般著作权登记的,可以通过指定的承担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和境外音像制品著作权合同认证登记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门,进行著作权及有关权利的登记。
   3、权利人可将已登记的事项作为拥有权利的初步证明,在人民法院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著作权纠纷案件时,登记证书可作为证据使用。
4、著作权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1)各类作品(计算机软件除外)著作权登记;(2)出版境外音像制品合同登记;(3)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4)提供与各项登记有关的服务;
二、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行特别的登记制度,即软件登记,包括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和转让合同登记。
1、根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原则是,一项软件著作权的登记申请只限于一个独立发表的、能够独立运行的软件。合作开发的软件进行登记时,可以由各著作权人协商确定一个著作权人作为代表办理。
2、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已经成为司法、科技、税收、金融、软件产品和软件企业认定等诸多领域广泛使用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
    二、版权贸易中的代理服务
版权贸易中,律师可以代理完成以下事项:
    1、代理洽谈、签订文学、艺术、科技等各类作品的版权转让和许可使用合同,即代理引进和输出版权,代理解决各类作品使用方式,如汇编作品、数字化制品、数字图书馆、广播电视转播、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漫卡通衍生产品、信息网络传播(互联网、手机增值服务等)等的授权许可使用问题;
    2、代理收取和转付著作权使用报酬,代理追讨版税
    3、代理作者联系作品的发表、出版等,参与国内外版权贸易洽谈、交流和考察活动
    4、提供各种版权信息、版权贸易信息、著作者和作品信息服务
    5、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代理起草、修改、审查版权和出版法律文书,宣讲版权知识,为报刊社、出版社等单位担任常年版权法律顾问
    三、协助客户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
主要是指律师为企业提供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咨询,对作品著作权进行全面的权利检索与分析;审查与起草相关合同,并且协助当事人签订合同进行版权交易;加强客户的著作权行政维权意识,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制度。
     在版权交易中,著作权转让和使用许可合同为核心,常见主要有出版合同、翻译权转让合同、译作出版合同、电影制片合同等。
    四、协助客户进行著作权行政维权
1、投诉涉及的侵权行为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或者《计算机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列举的、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
2、权利人即使不知道侵权行为是否损害公共利益,也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判断。
3、律师应当提请客户企业注意,投诉应当自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权利人如果发现侵权复制品将从海关进出口,可以请求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对权利人采取相应的著作权行政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 著作权诉讼事务法律服务
   (一)代理原告提起著作权侵权民事诉讼
    第一,确定著作权是否处于保护期内。
    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2、公民作品,其发表权及各项财产权。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及各项财产权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第二,排除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
1、合理使用,即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自由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事先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共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上述情形也适用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2、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
(1)法定许可制度,即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同时保护著作权人其他合法权利的制度。
(2)强制许可制度,即在特定条件下,由著作权行政主管机关根据情况,将对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获得此项使用权人的制度。
   第三、明确管辖部门及管辖地
   一、管辖地
(1)在地域管辖上,律师可以根据案情分析结果,选择在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进行起诉。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地和结果地。
(2)在级别管辖上,著作权案件作为知识产权案件,应当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确诉讼时效
    1、在我国,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著作权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律师应当注意,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已经超过2年的,应自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超过2年的侵权损害不予保护。
    三、诉讼请求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律师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停止侵害(适用于起诉时侵权行为仍在持续的案件)2、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适用于侵权并致权利人名誉受损的案件)3、赔偿损失(适用于侵权并造成损害的案件)
注意:著作权侵权案件,往往会与肖像权侵权案件、名誉权侵权案件等竞合,二者在案件管辖、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赔偿依据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在诉状撰写时一定要将诉由明确,并进行相应的诉讼准备。
    四、诉讼证据
    1、证明原告著作权的权利证据:原告应当提供底稿、原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相关部门或机构出具的合法证明等,作为享有著作权的证明。
   2、证明被告侵犯著作权的侵权证据
   3、证明原告遭受损失的证据
(1)直接损失的证明,即由于侵权行为导致原告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原告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要求给予赔偿。
(2)间接损失的证明,即原告为了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法定赔偿,即原告的实际损失与侵权人的违法所得均不能确定,则原告可要求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五、诉前禁令与证据保全
    1、诉前禁令
 (1)适用对象:包括侵权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的侵权行为。
 (2)成立条件:a.提起诉讼之前;b.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c.提供相应的担保;d.有证据证明;e.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权利人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2、诉前证据保全
 (1)适用对象:包括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
 (2)成立条件:a.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提出申请;
b.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c.提供相应的担保;
    (3)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将解除保全。
    3、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一般应对以下证据提出保全:(1)关于被告有侵权行为的证据。
(2)关于被告获利情况的证据。
     (一) 代理被告参与著作权侵权民事诉讼
     一、以原告不享有著作权进行抗辩
  (1)不能提供原稿、原作;不能提供著作权登记证书;也不能提供相关部门或机构出具的合法证明等。(2)已经超出著作权保护期限。
     二、以侵权行为不存在为由进行抗辩
   (1)证明被告系独立创作,其作品享有著作权;(2)证明被告的作品与原告的作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未侵犯其著作权;(3)证明合理使用;(4)证明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
    三、以损害不存在或数额计算没有依据为由进行抗辩
 (1)证明原告不存在损失;(2)证明原告提供的损失计算方式不正确、不合理;(3)证明原告要求的法定赔偿不合理
注意 ,法律对于出版、制作、出租等行为人规制了严格的合法来源举证责任。上述行为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时,可作相应的“举证责任”抗辩。
   (三)著作权权属纠纷
律师参与著作权权属纠纷,最为重要的是掌握法人作品、合作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等概念及其相应的规定。
    1、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为法人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享有著作权。
    2、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为合作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3、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4、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一般情况下,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职务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5、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
    7、接受委托创作的作品是委托作品。
    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四)著作权转让合同纠纷、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1、转让合同未明确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被转让方不得行使。
    2、专有使用权与非专有使用权的区分,其法律后果完全不同。合同未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一般认定为专有使用权。
第四部分 刑事案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认定时,应当注意的是:
(1)两罪均为目的犯,即必须要“以营利为目的”;
(2)出版单位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共犯;
(3)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又销售该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权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实施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又明知是他人的侵权复制品而予以销售,则应当数罪并罚。
    二、作为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案件的被告辩护人,律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享有著作权,具体要点参照民事部分。
    2、起诉被告侵权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程序违法。
    3、犯罪构成要件不满足:(1)不具备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不构成犯罪。“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都不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2)不具备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a.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条件包括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五百张(份)以上的。b.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认定条件包括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洛阳冠军律师整理)
                               洛阳律师 马冠军 整理
                          http://www.gjlsw.com(冠军律师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