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作品演播--朗诵

(2011-06-21 11:53:50)
标签:

教育

朗诵稿件

朗诵艺术

分类: 朗诵艺术

                                      文艺作品演播--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极具魅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对于学习播音主持及表演的同学来说,学好朗诵,除了训练语音清晰准确、声音圆润优美外,还能够极大的开发声音及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对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及戏剧影视表演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关于朗诵的技巧,著书立论的前辈很多。在我看来,要学好朗诵,训练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注意朗诵的形象和情感两个方面。

    一、朗诵的形象,就是朗诵者通过语言将所要表达的事物描述得生动具体,在听者脑海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让人不光听得见,还能看得见、摸得着。比方说,张家声老师在朗诵杜甫的名篇《兵车行》时,对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句的处理。表达时,朗诵者眼前立刻展开了一幅残酷的战争场面,这一幅幅画面犹如放电影一般在朗诵者的脑海里运动,不断刺激朗诵者的内心感受,最终朗诵者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作声音形式传递给受众,勾起受众心中无限的感慨。

训练朗诵的形象感,以下几点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一)、朗诵语言的形象性通过对不同词性的词语表达来体现。

    1、动词要有强烈的动态。比如:“语文课上,他在下面偷偷吃苹果,老师看见了,拿着个粉笔头砸了过去。”这个砸字,可以有轻重强弱的不同处理方式,轻重强弱力度的不同,直接反映出老师心态的不同,老师如果真生气,那么这个砸字的咬字就应该力度加强,情绪加重;老师如果是一种提醒他的心态,这个砸字的表达分量就可以减轻一些;如果这个是很顽劣的学生,老师已经无所谓了,可能这个砸字就可以表达得漫不经心了。以上这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砸这个动词的表达有所不同,所以表现出老师的心态就不同。

    2、形容词、名词要有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小段文字当中,出现了很多形象,比如曲曲折折的河塘、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等等。朗诵者在用语言表达这些形象的时候,应该注意要用饱满的情绪去由衷的赞美,仿佛整个人都溶入了夜色之中。只有朗诵者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思想感受,再通过语言的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的表现,才能将形象表达的鲜明、具体、生动。

    3、趋向词要有鲜明的方向;方位词要有准确的方位。例如:进来、出去,上边、下边,外面、里面,桌上、地下等等。这类词的方向与方位,主要可以通过声调的抑扬、语势的高低来表现。又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床前、地上、抬头、低头除了可以通过声调和语势来区分外,还可以通过朗诵者的手势、眼神、动作来区分表现。方向和方位的明确,将使朗诵者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二)、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应该注意真听、真看、真感觉。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这里仍以《荷塘月色》举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视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嗅觉、触觉)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听觉)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视觉)

    朗诵者在进行这些感觉的表达的时候,要把自己放进这个环境当中,调动内心的生活素材的积累,想象自己真的闻到了花香,真的看到了美景,真听见了远处那若隐若现的歌声。

   (三)、朗诵者要学会感受形象,尽可能把形象在脑海中想象的丰满些、具体些,根据形象产生一个具体的态度,面对某人或事物,你到底是什么态度?是喜悦、是悲伤、是愤怒、是遗憾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数,表达才能准确。例如臧克家的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表达作品的时候,朗诵者对诗中两类人的态度特别关键,把握好了,就能将作品深意表达出来,没把握好,作品的这种对比形式的艺术效果就不能完好体现。

   (四)、有些朗诵者认为激情的、大气的、宏伟的朗诵就是“喊”。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喊”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和途径。表达某一需要激情或者需要强调的内容时,当大家都按照喊的路线去进行处理时,我们可以尝试用弱化处理的方式去强调,因为很多时候弱化处理的强调方式的效果反而更好。

   (五)、任何作品起份不能太快,因为受众还不知道朗诵者要说什么,一般来说作品以弱起渐强开头为宜。

   (六)、作品中遇到层进、排比的地方,在语言表达的设计上,声音的空间发展应该大一些。

    例如: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中结尾部分: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诗中的“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和“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以及末尾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属于层进、排比的部分,像这一类句子,在表达时可以在语势上多安排几个层次,将思想感情推动向纵深发展。

   (七)、经常有同学拿不准作品表达时的速度与节奏,总是为快而快,为慢而慢,使受众听起来觉得其朗诵是虚情假意,不够真实。这是由于朗诵者没有认识到,在表达的时候,“内容为王!”作品内容决定了朗诵者对作品表达的快慢。只有从内容出发、从作品本身出发、从朗诵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朗诵作品的速度才能给人自然流畅之感。

    以上几点谈到的是关于朗诵的形象部分,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朗诵的情感。

二、朗诵里的情感

   (一)、朴实是朗诵之本。

    谈朗诵的情感,第一点就谈到朴实,这是有用意的。很多初学者误认为朗诵就是用非常夸张的方式把作品大声的读出来。请注意,我这里用了夸张和大声这两个词,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很多业余爱好者的朗读,在遇到需要用情的地方,那些朋友是不是用夸张的表情以及夸张的语气在大声朗诵呢?在朗诵者自认为动人的表演结束后,又有几个人能闻之有感呢?而我们再回忆一下,以往在广播电视里接触到的专业朗诵,是不是很多都是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的呢?这种看似平淡的表达当中,却蕴涵着作品的深刻思想,以及朗诵者的人生体悟,听后让人回味无穷。为什么同样是朗诵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落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这句话“朴实是朗诵之本。”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为许多平常的细节所感动,因为越平常、越普通的事情才越贴近生活、越朴实,情感才越真挚,越是真挚的情感才能越动人。我们要求朗诵者的表达就是在平淡之中见真情,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不平常的事情。

   (二)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爱与恨

    爱和恨,是两股最强大的力量。恨的力量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发动战争,毁灭人类、毁灭地球。而爱的力量却更强大,有了爱,人们再不畏惧黑暗;有了爱,心灵的家园不再荒芜;有了爱,文学艺术领域才能不断催生出新的奇葩。我们从事的是有声语言艺术表达的工作,很大层面上我们每演播一个作品都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一定要有一股爱的力量源源不断从朗诵者内心深处迸发,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创作的作品才能够真正的有生命力,才能够打动自己、打动别人。

   (三)、有声艺术表演,动心、动情,才能动人。

    所谓的动心动情,是朗诵者自己先要对自己所要演播的作品感兴趣,为作品的内容所打动,产生一种强烈的播讲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感受附着在语言当中传递给受众,只有演播者自己动真心、动真情,演播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受众、感染受众,才能有效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

   (四)、100%的感情在心中,表达出来时要控制成70%。

    朗诵,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门艺术,需要朗诵者具有很强的理解作品能力,光理解还不够,必须将这种理性认识转变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刺激内心的情感运动,在心中形成强烈的感受,以此作为表达的内在支撑。当表达作品时,思想感受一定要走在语言的前面,因为艺术是细腻的东西,过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要拿捏分寸,恰到好处,用情过满则显虚假,有喊的痕迹;用情过少则显平淡,有不入作品意境的痕迹。克制的情感加上合理的停顿会使作品增色不少。

三、小结

    以上是从朗诵创作的角度谈到了一些关于朗诵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作品表达起到一些提示性的作用。每一次的艺术创作注定是有遗憾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他的同一篇文章每一遍处理都绝对一样。所以朗诵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总结再丰富,也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因为技巧无他,惟口熟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