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文化践行孝亲 |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
前言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天,我们仰望他们的同时,也享受着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青春期,在似懂非懂的年龄,父母的形象不再高大,我们用顶撞、叛逆、逃离来宣誓自己的主权;
成年后,父母渐渐老去,好像角色调了个,我们开始要求父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符合我们的生活标准,让我们感受好。
我们看不惯父母的一些行为和习惯,我们会对他们唠唠叨叨,甚至冲他们发火,希望他们改变,却从未想过去了解他们,却从未想过他们这些行为和习惯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下面让我们继续分享小淇与妈妈的故事。
并推荐小淇其他的践行故事《一碗面引发的成长——让妈妈的爱不再是束缚》。

正文
文
|小淇
今天早上妈妈一如既往地煮了好吃的饺子给我,量有些多,我实在吃不完,剩了一半,就习惯性地放下碗,开始看手机信息。
一会儿,妈妈开始收碗筷,我突然一抬头,看到妈妈把剩下的饺子吃掉了。
天呐,一瞬间百感交集。
回想起在没学习爱与幸福之前,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就会发火,还会冲妈妈大吼:“你吃我吃剩下的干嘛!!就不能多煮一点吗?又不是没有?你就不能先吃吗?干嘛吃我剩下的?”然后我的内心就会涌动出痛苦、自责、愧疚等等情绪,常常是吼完后又后悔。
类似这样的事件会反反复复出现,折磨了我40年。
今天突然觉得,我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个现象时都只想着去改变妈妈,改变不了又反复生气,却从没想过去了解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这个习惯养成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静下心来,我去了解到妈妈过去的故事:
在妈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就被“斗地主”的人抓走了,家境落魄下来。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她还有四个弟弟、一个小妹妹,她需要帮助外婆照顾弟弟妹妹们。
我的外婆也非常要强,无论多难,一直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
因为家里人口太多,又极度缺吃少喝,同时又没有父亲的肩膀可以依靠,在妈妈初中一年级时,亲眼看到她的二弟,因为没吃的,太饿了,偷偷去吃一种泥土被活活憋死了的场景。
妈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从那以后,妈妈每天在学校里打的饭都只吃1/10,剩下的饭就晒干了,每周末带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吃。
自己实在太饿了,就走开等弟弟妹妹和外婆吃完,她去洗碗的时候会把大家剩下的几粒米吃完,如果没剩的她就用水涮涮弟弟妹妹吃过的碗喝了,就这样艰难地度过了那个年代。
慢慢地,妈妈就养成了绝不浪费,以及习惯性吃家人吃剩的饭的习惯。
了解了妈妈这一段生命故事后,再看妈妈的行为时,我更多的是心疼妈妈年轻时的艰辛,更感动于妈妈用她的爱孜孜不倦地深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对自己说:
小淇,还想说教吗?
不想了!
小淇,还想让妈妈改变吗?
不想了!
小淇,你看到自己的自我和自私了吗?
是的,我看到了自己并未真正了解过妈妈,总要求妈妈改变来迁就我的感受,没有了解哪来的理解,没有理解哪来的爱。
我从自己开始改变吧!
于是,我会把好吃的都故意分出一半来,装成剩下的样子,这样既可以满足妈妈的习惯,又可以让妈妈接受得更舒服一点。
当看着妈妈吃掉另一半时,我心里暗暗窃喜,我终于找到了和妈妈愉快相处的秘密了。
再接下来,我把这个秘密分享给了老公和女儿,他们也跟我一起,排骨、苹果、饺子……开始剩下一半。
每一次,我们总会“心领神会”地相互看一眼,开心地笑了!!
结 语
这个分享让我好感动,同时也五味杂陈。我禁不住自我反省:
不光是对父母,我们对于每一个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都需要问问自己:你了解对方吗?
当你不了解对方时,你有什么资格去下结论、去评判,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听从于你,为你而改变呢?
每一个不被理解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秘密;每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生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倾听的背景故事。
聆听父母的生命故事,是我们孝亲反哺中心学员的必修课,修行从聆听开始。
近期课程与活动公告
爱相伴个案研修
修行自我
爱相伴个案研修第13期(杭州)(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相伴•生命成长研心会第三期(天津站)(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反哺
家庭伦理正常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爱相伴 •
孝亲之旅第十期(南京站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如何做好妻子\丈夫?
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如何教孩子做好男孩\女孩?
爱与幸福智慧家长训练营川渝【六期】(成都)(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相伴孝亲反哺指导中心会带着家人们逐次去做三件大事
爱与幸福心灵小院版块,
帮助陷入困境家庭、个人,走向正常,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