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践行文化孝亲 |
分类: 孝亲活动系列类 |
前言
今天,我们要推出“心明眼亮”系列的第四个案例。
这是一个与老人相处的案例。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一边爱着父母,特别想孝顺父母,一边烦父母,烦他们的唠叨,烦他们的节约,烦他们的老观念,烦他们的指责……你的心和你的脑在打架。
你的脑说:“我要爱他们,他们老了,还有多少年能在一起呢?我不能让自己后悔啊!”
你的心说:“好烦好烦,我想理解他们,可是理解不了啊!”
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文 | 小杨
从小,我就不爱和妈妈说话,因为,无论说啥事,她都会扯到我头上,把我教训指责一通,所以,为了不被指责,我就只能有事不跟她说,长大后,只要和妈妈说话,心里就烦燥,基本上都会不欢而散。
老话说,人到四十才会懂事,我也渐渐步入了要懂事的年龄。有了小家,做了母亲,开始体会为人母的艰辛,也看到了不知不觉中我也在用妈妈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这促使我走进了爱与幸福的课堂,开始了自我成长。
我开始体会到,妈妈真的爱我,却不会真爱。她所有的唠叨指责背后藏着太多的怕,她也没办法,因为她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从小到大,她也没得到过真正的爱。
妈妈在“怕”中活的时间比我长,而且她已经老了,太难改变了,我得自己改变,我得面对自己内心这种不舒服的感受,而不是要妈妈给我好的感受。
老话说,人到四十才会懂事,我也渐渐步入了要懂事的年龄。有了小家,做了母亲,开始体会为人母的艰辛,也看到了不知不觉中我也在用妈妈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这促使我走进了爱与幸福的课堂,开始了自我成长。
我开始体会到,妈妈真的爱我,却不会真爱。她所有的唠叨指责背后藏着太多的怕,她也没办法,因为她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从小到大,她也没得到过真正的爱。
妈妈在“怕”中活的时间比我长,而且她已经老了,太难改变了,我得自己改变,我得面对自己内心这种不舒服的感受,而不是要妈妈给我好的感受。
·
·
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我与妈妈相处时,越来越能看到她的好,这种美好的感觉一点点地累积和放大,我的不舒服的感受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妈妈唠叨指责我时,我是如何面对这种不舒服的:
事件
妹妹惹妈妈不高兴了,妈妈又再次唠叨起我们来,说她这辈子生了两个女儿都不好,没一样好的,她后悔生了我们……巴拉巴拉一直在数落过去种种。
以往,我一听这些,就烦躁得不行,顶上两句,赶紧逃跑了。
这次,我没有,我知道我内心烦燥是我的问题,我试着放下自己的烦躁,先温和地和妈妈说:“我们现在在改变,是不是比过去好点了啊。”
妈妈说:“没有,你妹妹……。”
我说:“好好好,我来教训她,你也看看我们的进步嘛。”
妈妈火气没那么大了,但是我和她还是没觉得很舒服。
在妈妈外出买菜的时候,我在想自己的问题:
·
·
·
想通这些,我特别开心。
妈妈回到家,我喜悦地和妈妈说:“妈妈,刚才你骂我的时候,我因为害怕你骂我,就总想跟你解释我现在的进步,其实就是希望你多看到我的好。我发现这么做是不对的,其实你需要的是骂够了,心里才舒坦。”
妈妈一听,笑了,她说:“对对对,我就该骂够你们。”然后,她开心地去做饭去了。
后面很多天她都很开心,别说骂我了,每天都对我好得不得了。
事件
那天,我陪妈妈聊天,聊起过去的不易,妈妈又开始数落起外公外婆、舅舅姨妈们对她、对我们家的不好;数落爷爷奶奶也对她的不好,数落我和妹妹不懂事没站在她这边,她用了很多不好听的词。
我本能的抗拒,我觉得亲戚们没有那么不好,我记得他们对我的好,也理解他们所谓不好的行为。换作以前,我要么用道理想说服妈妈理解别人,要么烦燥着与她争辩两句,反正结果一定是两人都不会心里舒服。
这次,我紧紧自己手中的纸团,不断提醒自己,妈妈此刻最需要什么呢?
想着想着,我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妈妈,你需要什么?”
妈妈说:“我需要你们理解我。”
我说:“好。”
妈妈继续说着,说外公外婆如何忽略她,说他们如何不公平,说我们家被舅舅姨妈看不起……
我看着她,感同身受般地流下了眼泪。
我看到过去种种,因为我不是第一当事人,所以,我不能用我的感受来代替妈妈的感受。虽然家里没有对错,但是妈妈的痛苦感受确实存在,我让她理解别人,又有谁来理解她呢!
这么多年,她为什么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就是因为她一直没得到过理解和认同吗?不就是想让我给她一些爱,一些过去她本应该从她的父母那里得到的,却未曾得到过的爱吗?
我们可以给陌生人以微笑,我们可以给别人以理解,我们把所有的善意都给了别人,却不愿给一些给我们的父母,不愿耐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不就是觉得无论我们怎样,他们都会原谅我们吗?可又有谁原谅他们,让他们从而懂得原谅自己、放过自己呢?
我长大了,不是要她来理解我、爱我了,而是我来理解她,爱她了。
爱,是从不“要”开始的。我不要妈妈去理解别人了,我来理解她吧!
我流着泪和妈妈说起我的感受,妈妈神奇般地停止了抱怨,她喃喃地说:“好了好了,你理解我了,我也没那么难过了。不说了,不说了。”
我过去搂着妈妈,妈妈的面容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愤怒小鸟”的模样,而是带着温和与慈祥。
大家一定会想,那我和妈妈现在如何了?
现在,我和妈妈的关系应该是有史以来的和谐,我常打电话回家,以前都是有事说事,现在可以聊很久,妈妈不再是那个说不到两句话,就唠叨指责的妈妈了,我也不再是那个说不到两句话,就烦燥的女儿了。
即使妈妈仍然会唠叨我穿衣颜色太暗,不好看;唠叨我吃得太少;唠叨我睡得太晚;我外出把我当懵懂的儿童,担心我找不到地,千交待万交待……可我的心为啥感受到的都是爱,都是甜蜜蜜的爱呢!
我真的深刻地体会到,一切烦恼皆由心造!心变了,一切都变了。
小编心语:
小杨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到这些的,如她文中所说,她花了很长时间去坚持看见自己、看见别的生命。
当心脑打架时,就去到爱的能量场中看见真相、释放伤痛、进行能量交换,最后才有能量再次面对妈妈,从一开始的偶尔做到,到后面做到的次数越来越多,内心才会越来越从容、淡定、慈悲和敬畏,也就越来越能反哺自己的妈妈,形成良性循环。
很多人学习后容易用知识来要求自己做到,这是“脑知道,心不知道”的状态。因为内心的伤未愈、能量未提升,就会出现“心脑打架”的现象。
这时候,不能着急,把心放慢下来,静静地去感受自己的内心,去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有在爱中真实,才能在真实中获取爱的力量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
往期推荐
学会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女儿不敢好的背后居然是“怕辜负”——“心明眼亮”系列(一)
学会看见:爱人对儿子的否定竟然是来自于他的“不配得感”——“心明眼亮”系列(二)
婚姻中的闹腾,原来是重复儿时的“游戏”——“心明眼亮”系列(三)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