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委老师
郑委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67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兽神兽,神兽的心理是什么?

(2020-07-27 13:30:48)
标签:

郑委老师

咨询

励志

情感

分类: 家长如何学习类

前言

无论是期盼还是烦恼,暑假已经来到。似乎假期才过了两周,父母已经被神兽们弄得几近抓狂。

 

家里每天都要收拾个不停

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了浮云

约定好的事,那是浮云中的浮云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兴趣班,补习班,暑假作业

没有一件让人省心

 

父母们在哀叹:

 

真是没辙,管不了了,只能随他了……

家里都为这些事吵了好几次架了,搞得彼此身心疲惫,怎么办呢?

每天电视电脑,不运动,真担心他的身体……

 

是啊,怎么办呢?

 

本来假期是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的时机,却往往事与愿违!

 

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在哪?当我们深陷如何改变孩子现状的执着中,会不会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越解决越严重呢?

 

我在群里看到了一位学员的感受,对你了解调皮捣蛋的儿童心理会有启发;同时,文中数段母子的对话,看似平平常常,细细品味,打动心灵,也让我们看到:

 

每个孩子都很好

每个孩子都想好

每个孩子都能好

 

请看分享:

正文

 

那天,我在上网络基础班的课,当郑老师讲到:“儿童的心理是“你盯着我的不好,我就用更不好的行为来告诉你,是你错了,不是我错了!”

 

坐在我旁边,快满十二周岁的儿子说:“妈妈,郑老师讲得太对了,过去的我就是这样的。

 

我俩类似的对话,在近段时间常常发生。因为,从3月开始,爱与幸福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学习,我跟了很多期郑老师的课程,儿子经常在我边上玩,看似没听,实际上全都听进去了。所以他会时不时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例如:郑老师讲到溺爱的危害。

 

儿子问:“妈妈,你有没有溺爱我啊,你千万不要溺爱我。”

我说:“你觉得妈妈溺爱你了吗?”

儿子说:“你对我很好,不过好像也不是溺爱,比如一些我该做的事,无论我怎么有情绪,你都坚持。”

 

例如:郑老师讲到“小黑人”的理论

 

儿子问:“妈妈,你有小黑人吗?”

我说:“我有啊,我的小黑儿子和小黑老公时不时会冒出来。”

儿子说:“我也有,我有小黑父母。不过咱们就接受彼此有小黑人吧,慢慢改呗!”

 

这些对话,常常让我忍俊不禁,我的内心是非常喜悦的。七年来,坚持跟着爱与幸福习学,我和儿子的关系真的越来越好。

 

◇儿子碰到什么事,难过也好,开心也好,困惑也好,都会告诉我;

◇只要我坚持的事情,孩子就知道底线在哪,不会轻易触碰;

◇当我俩发生争执的时候,其中一方都会主动用爱与幸福理论的“真实表达”来化解。

 

那天,有位家人打电话过来和我探讨爱与幸福理论有没有用。儿子说:“我觉得爱与幸福有用,因为我妈变化很大,妈妈现在是个称职的妈妈。”

 

这真的是对我最高的赞誉啊!作为一位妈妈,还有什么比得到孩子的认可更值得高兴的事呢!

 

回顾过去,我别说称不称职了,我就是个情绪化的疯狂爱挑刺爱唠叨的妈妈。我特别爱盯孩子的不好,而孩子则是越盯越不好。

 

爱与幸福理论说:“被家长盯上的事情,孩子往往都做不好。”这简直是我家的写照。

 

从孩子出生后,我就怕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我就盯着如何培养他好习惯,结果孩子也没养成好习惯,不好的习惯倒是挺多。

 

例如:刷牙问题,越盯着,他就越敷衍,甚至常常逃避刷牙,还欺骗我已经刷过了。

 

再有,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的问题,越盯着,他就越与人相处不好。老和人吵架,一给他讲道理,让他谦让,他就说“不公平”;还常常恶作剧,美其名曰“我是想让他开心啊。”

 

过去的我用爱与幸福所说的“变态逻辑”来盯。(什么是变态逻辑?就是以为指出别人的不足和缺点,让别人改正,别人就进步了。)

 

过去的孩子用的就是郑老师所说的:“你盯着我的不好,我就用更不好的行为来告诉你,是你错了,不是我错了!”的潜意识的心态来面对我的“变态逻辑”。

 

孩子长大一点后,开始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后,他说的更多的就是“凭什么”

“凭什么要听你们的,你们说的就是对的吗?”

“凭什么都是我的错,难道你们就没错吗?”

 

当一旦有了“凭什么”这个心态,你越说什么,他就越不听什么,反正跟你反着来就对了。真是个“熊孩子”啊!

 

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个颓丧着一个表情、一副厌世脸,老恶作剧,让人不安生的小魔童。只是这个小魔童内在藏着一道光,无论他做多少众人觉得他没救了的事,他都会在关键时刻被这道光唤醒。这是因为他有一对给他真爱的父母。

 

而我不是这样的父母,所以,我就只能活在痛苦中。我盯着孩子的问题,不就是怕孩子不够好,要孩子更好吗?在怕和要中,怎么可能给到孩子真爱呢?于是,我开始了自我改变。

 

后来,在我慢慢的改变下,我和儿子有了类似这样的交流:

 

例如:儿子状态越来越好的时候,我的“小黑儿子”就会时不时复活。

 

那儿子就会说:“妈妈,一周五天工作日,我努力了四天,有一天没努力,你就把我四天的努力都磨灭了,那我还不如不努力那四天呢,反正努力也没用。”

 

我一听,有道理!好,妈妈改,妈妈心赏能力不够,我写心赏去。

 

爱与幸福说,孩子是否自信,关键在于家长信任与否;孩子是否上进,关键在于家长心赏与否。

 

说白了,我儿子就是想让我认可他的努力,他的进步,看到他的好,悦纳他的不好,帮助他更好。

 

现在细思开篇的那句话“你盯着我的不好,我就用更不好的行为来告诉你,是你错了,不是我错了!”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应该是:

 

妈妈,我需要的是真爱啊!我需要的不是你站在你的角度爱我,我需要的是你站在规律的角度爱我!

 

 

 小编结语:

 

结尾,是我们留下的伏笔:怎样才是站在规律的角度爱孩子呢?可以看明天的分享,我们会分享一个小案例,一起探讨“规律”这个事!



 END

 

 

神兽神兽,神兽的心理是什么?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

 

神兽神兽,神兽的心理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